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活经验
医药求真丨浮萍、蝉蜕

浮萍

最早明确记载“浮萍”的本草是《新修本草》,其在“水萍”条目下有这样的记载:“水萍者,有三种:大者名萍,中者曰荇,小者即水上浮萍……水上小浮萍主火疮。”

现代一般认为“浮萍”就是《神农本草经》中的“水萍”,所以有学者认为,浮萍的最早入药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对于水萍的形态无记载,加之与《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较接近梁代陶弘景云:“水萍……此是水中大萍尔,非今浮萍子。”所以又学者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水萍不是浮萍,而是“大萍”。

浮萍在古代一般泛指生长在水上的小浮萍,品种无严格细分,形态也无描述。直到明代《本草纲目》才对浮萍进行详细描述,分为两种,并指出紫萍质优:“浮萍处处池泽止水中甚多,季春始生,或云扬花所化,一叶经宿即生数叶,叶下有微须,即其根也。一种面背皆绿者,一种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谓之紫萍,入药良……”

李时珍所指的“面青背紫赤若血者”与现代浮萍科植物紫萍S.polyrrhiz a的主要特征吻合,“面背皆绿者”与浮萍科植物青萍L.minor的主要特征吻合。

在宋代的医籍中已有“紫萍”这一品种记载了,此时医家已知道紫萍与其他水上浮萍药用价值的区别。而“青萍”这一品种在医药著作中的出现却较晚?在元代《世医得效方》中才始有记载:“去风丹……紫色浮萍不以多少……”

由此可知,从元代起,医家已把紫萍、青萍这两个品种的药用明确分开了。明清则把紫萍作为浮萍的唯一品种,并认为青萍质劣不能等同入药。

大薸,通称为“水浮莲”,两广地区称为“大浮萍”,大薸的本草记载,出现在《本草纲目》,但并非文字,而是以在水萍的附图中首次出现的绘图,而无文字记载。从绘图可看出“大薸”不是前文所述及的紫萍、青萍、水鳖等植物,而与天南星科植物大P.stratiotes的主要特征相似。

清·《生草药性备要》中则首次出现“大浮萍”条目:“大浮萍,味淡性寒,治酒风、脚痛。煲肉食,亦擦汗斑,能散皮肢血热,又治麻疯,下私胎,煲水熏之。一名水浮莲。”

紫萍不仅在本草记载上历史较为久远,而且自明代以来?医家均认为质量优于青萍。自元代起医家已把青萍与紫萍的药用明确分开?而且两者成分不同。把青萍与紫萍等同入药是欠妥的。因此《药典》收载其为中药浮萍的唯一品种是有根据的。

大薸,《生草药性备要》载其功效与浮萍不尽相同,且有小毒,显然不能作为浮萍药用。

浮萍形态性状功效

浮萍喜欢生长在水田和池塘以及水沟等静止的水体表面,根不至塘底,故体轻气浮,入肺达肤表,开毛孔以发汗。

浮萍背面中央生根,根初生为紫,渐成熟后为白绿色,根冠尖,几乎垂直悬浮于水中,故下水气、利小便。

浮萍生于水之表,背面紫色,能入血脉,能很好的疏理因气血停滞而产生的水分停留,即对人与体浅层水肿应有排解、重吸收入血脉之功。故能解散行经、祛风胜湿。

浮萍生于水,故其性寒。叶面绿色,背面紫色,整体来说是“阴阳调和”之象。

紫萍为全株入药,生药饮片叶小而少肉质轻,其味辛性寒,可升扬达表,利水升清之功。

《本草备要》:轻,发汗,利湿,辛散轻浮。入肺经,达皮肤,能发扬邪汗(丹溪曰∶浮萍发汗,甚于麻黄),止瘙痒、消渴(捣汁服)。生于水,又能下水气,利小便。

《本草求真》:入肝散风、入脾利湿(专入肝脾)。浮于水上,体轻气浮。辛寒,古人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一语,括尽浮萍治功……因其产于水上,故能以水利水耳。

《本草求真》:凡风湿内饮,瘫痪不举,在外而见肌肤搔痒、一身暴热,在内而见水肿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而瘫与痪其悉除矣。至本经载长须发者,以毛窍利而血脉荣也(风去血荣)。止消渴者,以经气和而津液复也(热去津生)……总皆因其体浮,故能散风,因其气寒,故能胜热。

《本草便读》:发汗以开鬼门,味辛有效,行水而洁净府,性冷多功。轻浮入肺可祛风,行方无定,解散行经能胜湿,到处为家……发汗之功,并于麻黄,但麻黄性温,浮萍性寒为异。

《玉揪药解》:发表出汗,泻湿清风。浮萍辛凉发表,治瘟疫斑疹,疗肌肉麻痹,中风瘫痪,医痈疽热肿、瘾疹瘙痒、杨梅粉刺、汗斑皆良,利小便闭癃,消肌肤肿胀,止吐衄,长须发。

表虚自汗和气虚的人,若使用浮萍则容易汗不止,汗出伤阳,则为不美。

蝉蜕

蝉,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蚱蝉、嘛叽嘹、黑老哇哇,幼虫期叫爬拉猴、蝉猴、知了猴、结了猴、结了龟、蝉龟。

知了在古代就被人食用,食蝉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文明之初。如甲骨文中有“烤”蝉,周代有“蜩”蝉。《礼记内则》中记载的“爵、晏、蜩、范”,汉郑玄注释,即“蜩,蝉,范,蜂,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之意。很明确的可以说在秦汉以前,知了不仅是一种可以吃的昆虫,而且还是帝王们享用的佳肴。

自汉代起就有将蝉作为冠饰的风俗,有取其清高可贵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化为伴君王左右的侍从官专门佩戴的帽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侍从权力日益强大,独揽大权,因此蝉冠的图式成为权贵的象征,备受追捧,蝉帽大为流行。

到了隋唐,蝉冠的佩戴有了严格的规范,只有少数官员可以佩戴。唐朝以后,证权更迭频繁,中原汉文化受到影响,蝉帽也随之绝迹。古代以蝉的羽化来喻人的重生,后来主要以蝉来喻文人的气节。有人佩戴玉蝉于胸前,取其“一鸣惊人”之意,表达了人对科举中第的美好愿望。蝉停在竹子上,寓意“知足(竹)常乐”;将蝉与葫芦放在一起,取“福禄双全”之意。也有将玉蝉佩戴在腰部,取“腰缠万贯”之意,象征着身份和财富。

从药用价值来说,主要是蝉蜕入药,蝉蜕,就是知了蜕下来的那层皮。

蝉蜕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庄子·寓言》:“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此处“蜩甲”即为蝉蜕。蝉蜕作为药用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第二卷“蚱蝉”条下,称其为“伏蜟、枯蝉”。《名医别录》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蝉蜕主治病证的典籍。

“蝉蜕”一名最早见于唐初《药性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蚱蝉”条下引《药性论》云:“蝉蜕,使,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元代《汤液本草》首次将“蝉蜕”从“蚱蝉”条下分开单列并作为正名载录,此后的本草著作多沿用此说,以“蝉蜕”为正名。

它有何药性呢?书中讲,它气味甘寒,能散风热。

甘寒从何来?

蝉“四年地下的苦功,换来四个月枝头上的歌唱。”也就是蝉的幼虫,至少要在土里呆四年。由于地下土里,冬天不会太冷,夏天也不会太热,加上土的甘平之性,并能容纳万物。由于蝉在土里时间很长,火性自然被收掉,故有寒性,同时也吸收了地气,所谓同气相求,因此药性甘寒就不足为奇。

蝉蜕能散,又是为何?

因为它是皮,皮在表,并且本身是蝉退下来的皮,有脱退的意思,故能透散在表之邪。它能散风热,能透疹都是这个意思。

它又能退翳障呢,又是为什么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会感觉眼睛模糊了,这往往是有翳障。临床上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再加一点蝉蜕,往往效果会比较好。因为蝉是蜕皮的,这个退脱的意思,恰恰能使人与体眼睛上的那一层翳障,像蝉蜕皮那样蜕掉,所以能治疗翳障。

蝉蜕还被用来治疗皮肤病。

虽然治疗方向不一样,但其意也大概也与治疗翳障道理相通。取意也是使身上这一层皮肤病能够像蝉蜕皮一样蜕掉。

蝉蜕还被用来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尤其像声音沙哑、不能发声、咽部有异物感等,道理又在哪里呢?

蝉在夏天叫得很响,所以,嗓子不舒服、不能发声或者声音沙哑了,就用蝉蜕,取其发声之象。如果同时咽部有异物感,用上蝉蜕就更加合拍了,取了蝉蜕能退脱的意思。这样的用药思路,尤其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往往效果很好。

蝉蜕能失音、沙哑这种不能发声的疾病,其实蝉蜕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作用,那就是小儿夜啼,这看似矛盾的治疗作用又是为何呢?我们知道蝉虽然叫到欢脱,但都是白天,到了晚上就安静了。治疗小儿夜啼正是取得夜间安静这个意思,赵绍琴老先生分享的一个治疗小儿夜啼的小方子就是用到了这个,方子很小,蝉蜕2个,牛蒡子7粒,煮水,有需要的可以试一下。当然小儿夜啼首先还是要弄清原因,比如是寒是热,是有食积还是受了惊吓等等,当然在以上的基础上,加入蝉蜕往往可以增效。

蝉花

其实说起蝉或者蝉蜕大家都还比较了解,但其实还有一种神奇而有趣的蝉花大家却知道的不多。

蝉花其实是一种虫草 ,是虫与菌相依的组合体。秋季来临,蝉钻入土中,逐渐变成蝉蛹,在羽化前被冬虫夏草菌类寄生,当条件适宜时,就开始萌发成菌丝体,吸收虫体的营养,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渐渐从虫体顶端钻出,探出土壤表面,开花分枝,故而得名蝉花。

蝉花其实也是是一种很古老的中药,它的药用比冬虫夏草还早,《雷公炮灸论》、《药性论》、《本草纲目》等古籍都有记载:“蝉花,味甘寒,无毒,入肺肾经。主小儿天吊,惊痫瘈,夜啼心悸,明目等”、“凡使,要白花全者,碾细用之,入药最奇。”等。隋唐年间的甄权所著《药性论》也对蝉花的形态和药用价值都进行了记载:“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冠状,谓之,最佳。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螈,夜啼心悸。

由于蝉花的形成和生长需要很难得的先决条件,所以并不是可以轻松寻得,最好的蝉花是刚出土的,如果出土时间太久它的高营养就会流失很多。使用前用冷水将虫体泡软,小心地去除外衣及虫体上的硬壳,将虫体及菌丝体洗净,然后放入添加好配料的土鸡或排骨中一起炖煮,听说味道不错。

推荐阅读

医药求真丨车前草、车前子

医药求真丨巴戟天、饮羊藿、仙茅

医药求真丨远志、菖蒲、九节菖蒲

医药求真丨薤白(小根蒜、藠头)与葱、韭和蒜

医药求真丨肉苁蓉、锁阳

医药求真丨沙苑蒺藜(沙苑子)、刺蒺藜

医药求真丨白僵蚕、蚕沙

医药求真丨牛膝,怀牛膝、川牛膝

医药求真丨芍药,白芍、赤芍

医药求真丨酸枣仁、柏子仁、侧柏叶

医药求真丨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

医药求真丨补骨脂、骨碎补

医药求真丨茺蔚子、益母草、夏至草、夏枯草

医药求真丨青蒿(黄花蒿、青蒿)、茵陈(绵茵陈、花茵陈)

医药求真丨防己、防风

医药求真丨鸡血藤、当归

柑橘属中药丨青皮、陈皮(橘红、橘核、橘叶、橘络)、化橘红、枳实、枳壳、香橼、佛手

医药求真丨菊花、野菊花

医药求真丨鱼腥草、败酱草

医药求真丨黄花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

医药求真丨乌梅、五味子

医药求真丨木通、通草、八月札

医药求真丨三黄,黄连、黄芩、黄柏

医药求真丨蓝草,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医药求真丨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

医药求真丨莲,荷叶、莲子、莲子心、藕节、莲蓬、莲须

医药求真丨金银花、忍冬藤

医药求真丨桑,桑叶、桑枝、桑白皮、桑葚

医药求真丨何首乌、夜交藤

医药求真丨麻黄、麻黄根

医药求真丨枸杞子与地骨皮——果与根

医药求真丨芦根、茅根

医药求真丨橘核、橘络、橘叶

医药求真丨吴茱萸、山茱萸

医药求真丨羌活、独活

医药求真丨葛根、粉葛、葛花

医药求真丨紫苏,苏叶、苏梗、苏子

医药求真丨南沙参、北沙参

医药求真丨麦冬、天冬

医药求真丨瓜蒌、天花粉

医药求真丨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生半夏

医药求真丨龙骨、龙齿

医药求真丨贝壳类,牡蛎、石决明、蛤壳、蛤壳、珍珠母、瓦楞子、海螵蛸

医药求真丨贝母,川贝母、浙贝母

医药求真丨海浮石,浮海石、石花

医药求真丨兰,佩兰、泽兰

医药求真丨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苓皮

医药求真丨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肉豆蔻

医药求真丨白术、苍术

医药求真丨香橼、佛手

医药求真丨柴胡与前胡、银柴胡

竹家四宝丨竹叶、竹茹、竹沥、竹黄

医药求真丨参——人参、當参、高丽参、太子参、西洋参、丹参、玄参、苦参

甲辰龙年,“龙”字辈中药大盘点

医药求真丨青皮、陈皮

枳实、枳壳丨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

桂丨肉桂、桂枝、桂皮

医药求真丨陈皮、橘红、化橘红

三棱、莪术解

一文分清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

香附丨气中之血药

川芎丨血中气药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