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朗小学的劳动教育非常好,如今我儿子有了自己明确的爱好,每天都激情满满。这也直接带动了他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过去的‘少爷’气质逐步褪去。”农林双朗小学学生家长崔女士说。
在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方面,江门市教育局同样狠下功夫。目前,我市主要围绕舞蹈、戏曲、传统体育等相关学科建设,推进非遗文化进课堂。如蓬江区穗华实验学校把新会陈皮、礼乐梁氏传统木雕制作、茅龙笔书法这3项本土非遗文化,融入到校内课程体系中;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围绕梁启超、陈献章、陈少白等本土历史名人的优秀诗词,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新会崖门黄冲小学的蔡李佛武术特色等项目全面开花。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基本形成。
目标: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
达到50%以上
下一阶段,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将如何推进?江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钟海军表示,将主要从3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个方面,是建立健全学校美育评价机制。“针对下一阶段,我局已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有条件的学校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普通高中开齐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累计不少于72节课。”钟海军表示,计划在2022年,全市会建成100所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第二个方面,是推动劳动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融合,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积极探索开展研学实践、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
第三是在体育方面,下一阶段将明确把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教育质量监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是到2022年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达到50%以上。”钟海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