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故事(一):
原文: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能够假人!
译文:孝武帝问王爽:“你和你哥哥比起来怎样样?”王爽回答说:“轮才华,我比不上哥哥王恭,至于忠孝,我又怎样能够输给他呢!”
解读:人能够无才,但不能无德;人能够让才,但不能让德。王爽虽然才华不比哥哥,但在忠孝等方面却毫不含糊,这值得令人尊敬。《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世说新语故事(二):
原文: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译文:注:樗(chū)蒲:出现于汉末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南风不竞:事出《左传》,那里指的是南边的玩家处于劣势,即将要输。
王子敬(即王献之)很小的时候,以往看一些门生在玩樗蒲这种游戏,看出胜负后,便说:“南风不竞(南边的要输)。”门生们听完,轻视他是小小孩,就说:“你这个小小孩只是管中窥豹罢了,至多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纹。”王献之听完,瞪大眼睛说:“比远的,我愧对荀奉倩(荀粲,东汉名臣荀彧幼子);比近的,我愧对刘真长(刘惔)。”说完拂袖而去。
感悟:荀粲“简贵不与常人交接,所交皆一时俊杰”,而刘惔是“门无杂宾",王献之的言下之意,即是说自我结识了一些目中无人的朋友,所以愧对荀粲、刘惔两人,王献之年龄虽小,却一身正气,他的拂袖而去,令人刮目。我们在评判一件事情和一个人时,应坚持客观公正的视角和立场,杜绝自以为是。
世说新语故事(三):
原文: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王述调任尚书令时,调令一到便走立刻任。他的儿子王文度说:“你本来应当把这个官位让给杜、许两人。”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不是说你胜任不了,而是说克己让人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能够胜任,为什么还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感悟:人要学会谦让,但不能事事退让,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自信的表现,也是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体现。一件事情,如果坚信自我能够做好,就无需退让,这是对自我负责,也是对即将做的事情负责。
世说新语故事(四):
原文: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庚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惭色。
译文:何次道(即何充,晋朝重臣)和庾季坚(即庾冰)两人一齐受命为辅证大臣。晋成帝司马衍驾崩后,由谁继位还没有定下来。何次道主张立嫡长子,庾季坚和大臣们却都认为外来之敌势力强大,嫡长子年幼,于是拥立司马衍的弟弟康帝继位。康帝登帝位后,会见群臣时问何次道:“我今日能继承大业,是谁的主张?”何次道回答说:“陛下登帝位,这是庾冰的功劳,我没有出力。当时如果采纳了我的意见,此刻就看不到眼前的太平盛世了。”康帝听完,面有愧色。
感悟:何冲是诚实的,不自我标榜,是非功过任人评论,我自坦荡无欺。康帝本想让何充难看,看他怎样狡辩,但何冲却毫不掩饰,也不辩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康帝,结果倒显得康帝得势不饶人,做事情要勇于承担职责,不掩饰,不欺瞒,如果你坦荡诚实,他人也会以一个公正宽容的心对待你。言辞立其诚,一个人的言辞应当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讲诚信的人可能会一时掩盖真相,但他却很难欺人一世,一且被识破和戳穿,就很难立足,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虚伪狡诈的人相处。
世说新语故事(五):
原文: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译文:王含任庐江郡大守,贪赃枉法,声名狼藉。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证绩很好,庐江名士都称颂他。”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和你说的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人都替何充捏一把汗,何充却十分但然,神态自若。
感悟:敢说真话是一种境界,敢于当着说谎者说真话是一种大境界,东晋阮裕评价何充说“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
世说新语故事(六):
原文: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入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译文:向雄任河内主簿时,有件公事本来和他没关系,可是郡太守刘淮大为震怒,对向雄施以杖刑并将其革职。之后,向雄任职黄门郎,刘淮任侍中,两人虽在同一部门,却从来不说话。晋武帝听说这件事,便命令向雄恢复两人的关系。向雄不得已,就到刘淮那里,行礼后说:“我奉旨来你那里,可是我们之间的恩义已经断绝了,怎样办?”说完,立刻就走了。武帝之后听说两人还是不和,就生气地问向雄:“我命令你与刘淮重修于好,为什么还要继续绝交?”向雄说:“古代的君子,按礼法举荐官员,也按礼法贬黜官员;此刻的君子,任用人的时候恨不得把对方抱到膝盖上,罢免人的时候恨不得把人推进深渊。我没有和刘淮刀兵相见,已经万幸了,怎样还能重修于好呢!”晋武帝听后,就不再勉强他了。[本内容由 南识网 https://www.nanss.com/ 整理]
感悟:观察一个人的最佳方式,就是看他怎样对待一个对自我已经没有利益可言的人,失去关键利益的纠缠,一个人不在需要掩饰什么,这时候,最能看清人的本性和真情。
世说新语故事(七):
原文:山公大儿着短帢,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译文:山涛的大儿子山允戴着一顶便帽,靠在车边。晋武帝想召见他,山涛不敢替他推辞,就出来问儿子的意见,他儿子不肯去。当时的舆论认为山涛的儿子胜过父亲。
感悟:在山允拒绝了司马炎的邀见后,山涛谎称山允患有疾病这才使得山允“逃过一劫”,山允虽有自我的坚守,但不顾一切的处事方式却值得商榷,山涛并非没有正骨和傲气,只是懂得以合理的方式保全自我,人需要坚守自我的选择,但也需要智慧和通达。
世说新语故事(八):
原文: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峙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译文:和峤(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被晋武帝司马炎所器重,司马炎曾对和峤说:“太子近来似乎有所长进了,你能够去看看。”和峤回来后,武帝问他怎样样,和峤回答说:“太子的资质同以前一样。”
感悟:司马炎明白太子生性愚笨,所以十分担心他能否继任王位,让和峤去观察太子其实是想让和峤给他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司马炎清楚太子并没有改观,但他肯定期望和峤给他一个太子已经变好的消息,然而,和峤并没有说谎,最终在司马炎的心头浇了一盆冷水。
无疑,和峤是一个有气节和坚守的人,坚持说真话讲实情,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看出和娇说话的艺术,他并没有说太子像之前一样愚笨,而是说太的资质和从前一样,但对太子的资质如何却不做任何评判,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太子的资质如何司马炎心里天然清楚,和峤的这盆冷水够冷却也没有留下任何把柄和破绽,司马炎天然也就无从苛责了生活中,我们坚持自我的主张和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为此和人针锋相对,我们完全能够采取一种迂回而间接的方式,委婉而坚定地表达自我的主张。
世说新语故事(九):
原文: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译文:夏侯泰初(即夏侯玄)和广陵郡人陈本是好朋友。一次,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母面前喝酒,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径自进入厅堂之内。夏侯玄于是站起身来说:“能够与人以礼相交,不能够违礼杂处。”
感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仅有知节懂礼,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想要优雅和风度,首先要和蛮横与粗鲁断绝关系。夏侯玄虽然和陈本关系很要好,但他并没有所以纵容陈本弟弟的粗鲁和失礼,这是他的坚守和原则,不因个人关系的亲疏发生任何的转移和改变,丁是丁,卯是卯,凡是牵扯到为人原则的事情,不含糊,这是一种态度。
世说新语故事(十):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寔(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陈寔于是独自出行了,走之后,朋友才赶到。当时陈寔的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十分生气,说:“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齐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我走了!”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中午走,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十分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连看也不看一眼。
感悟:言而有信,是每一个人都该坚守的原则之一,就这一点而言,陈寔的朋友无疑是理亏的一方;当着对方的面指责对方的家人,这显然有失礼貌,何况指责本身就站不住脚,陈寔的这位朋友活脱脱一副无理取闹的模样,也难怪年幼的元方不想搭理他了。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对方,对方天然也会尊重你;而如果你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不要太期望别人把你摆在尊贵的位置上了。很多人都责怪别人对自我无情、冷漠、无礼,但这时应当更多地反省一下自我的态度和做法,如果自我不对,又怎能苛求别人呢?
世说新语故事(十一):
王戎卖李
原文: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有很多好吃的李子,卖掉怕别人得到种子,就在卖之前把种子的核都挖出来。
提醒:王戎是竹林七贤年纪最小的一位,小时候聪慧异常,喜欢嵇康这些超凡脱俗之士,却有十分吝啬。
世说新语故事(十二):
酒以成礼
原文: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齐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样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窃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提醒:是钟毓更为虚伪,偷窃还要行礼仪呢还是钟会思维狡黠。家长们更欣赏哪一位,您的小孩怎样看呢
世说新语故事(十三):
汗不敢出
原文: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小孩的聪慧,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够叫这两个小孩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为什么出汗”钟毓:“由于恐惧发抖,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由于恐惧发抖,汗水也不敢冒出。”
提醒:钟会较之他哥哥,肯定是更为淡定的,他的回答也更沉着冷静,思维敏捷。
世说新语故事(十四):
王蓝田食鸡子
原文: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译文:王蓝田性子急。以往吃鸡蛋,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成功,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地上。鸡蛋在地上不停旋转,他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愤怒至极,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说这件事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
提醒:王述吃鸡蛋,被王羲之嘲讽。原文和译文之间,感觉到古文的魅力了吗
世说新语故事(十五):
钟会见嵇康
原文: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译文:钟会(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钟会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齐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也不和钟会说一句话。钟会起身要走,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会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提醒:嵇康大家肯定都明白,最终被司马昭处死。钟会是和邓艾一齐攻蜀的三国人物。父亲钟繇是曹操的谋士,之后和姜维谋事,死于兵变。
世说新语故事(十六):
雪夜访戴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回到。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天然回到,为何必须要见戴逵呢”
提醒:王子猷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大儿子,那里王子猷到底是随性还是任性,各位家长见仁见智。
世说新语故事(十七):
范宣受绢
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细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疼吗?"范宣回答:"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理解。减到五十匹还是不理解。就这样依次减半,他始终没有理解。韩伯之后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理解了。
世说新语故事(十八):
老翁可念
谢奕任剡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样能这样做!"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你是想放了他吗?"于是就把老头放了。
世说新语故事(十九):
周镇船漏
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回到京都。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镇还没上岸,丞相王导来看他。当时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厉害,几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导说:"胡威的清廉,也可是如此!立刻向朝廷进呈,任命周镇为吴兴郡守"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时,曾应人之邀去赴宴。席间他发现,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就停了下来,把自我的那份给了他。同座的人讥笑他,顾荣道:"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却不明白烤肉的味道呢?"之后遭遇永嘉之乱,大家纷纷渡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总有一人帮忙自我,顾荣问他缘故,原先正是那个理解烤肉的人。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一):
才思敏捷的杨修
魏武帝曹操以往从曹娥碑下走过,杨修跟随在他身后。看见碑背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明白。”曹操说:“你先不要说,让我再想想。”又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说:“我已经理解了。”让杨修把自我的理解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写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写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子,写成一个‘好’字,齑臼是受辛之物,写成一个‘辞’(繁体字可写成“受”字右边加个“辛”字)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四个字。”魏武帝也写下了自我的理解,跟杨修的一样,于是叹道:“我的才能不如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地。”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二):
郗公吐饭
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齐去吃饭。乡里人叹道:"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忙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小孩,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小孩吃。两个小孩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三):
王祥事母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向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四):
急不相弃
华歆和王朗一齐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景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五):
割席分座
管宁和华歆一齐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六):
巧对妙答的钟士季
钟士季为人精明,有才干,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的贤俊之士一齐去探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为他拉风箱。嵇康举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半天也不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说:“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士季答道:“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七):
孙皓即席作《尔汝歌》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晋俘获之后,晋武帝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作《尔汝歌》来戏弄人,你会不会唱呢?”孙皓正在喝酒,听了这话,就举杯劝晋武帝饮酒,说道:“过去和你是邻居,此刻给你作臣子。向你敬上一杯酒,祝你活上一万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尔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因对人称“尔”“汝”含不敬意味,故武帝听了,很后悔让他作歌。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八):
咏絮才女谢道韫
东晋太傅谢安下雪天召集家人,与子侄们讲论诗文义理。过一会儿,雪下得很紧。谢安兴致勃勃地问道:“白雪纷纷好像什么?”(“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郎说:“在空中撒盐的景象差不多能够相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不如说它像柳絮凭大风而飞起。”(“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十分欢乐。
世说新语故事(二十九):
“汗出如浆”与“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从小便有好名声。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到此事,告诉他们的父亲说:“能够让两个小孩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召见时,钟毓满脸是汗,文帝问:“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答道:“我战战惶惶,吓得汗出如水浆。”(“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回答说:“我战战栗栗,汗都吓得不敢出来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世说新语故事(三十):
为友舍命的荀巨伯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荀巨伯说:“我此刻快要死了,您能够赶快离开。”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生,哪里是我荀巨伯的做法!”贼兵已经闯了进来,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都逃避一空,你是什么人,竟然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贼兵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撤退回去。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到了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