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轨道的偏移
这个移动有1.38弧秒,经典牛顿的引力定律可以解释这1.38弧秒中的1.28弧秒,那是木星和其他行星对水星产生引力作用的结果,但剩下的0.1弧秒没任何办法得到解释。
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首先,爱因斯坦建立了一个“等效原理”,关于这个等效原理,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假设你在一个悬崖边上,远处一个小球在被抛到空中的一刹那,你跳下悬崖。这时候,在地面上相对静止的人,看到小球的运动是一个抛物线运动。而正在掉下悬崖的你,看到小球则是一个向上的匀速运动。因为在引力的作用下,你和小球都处于同一个参考系里,则小球受重力的作用和你受重力的作用互相抵消,在这个参考系里,你的运动和小球的运动是不受重力影响的了,就是所谓的失重状态。
然后,爱因斯坦又提出了一个更惊人的理论,就是引力引发时间膨胀。在1912年,爱因斯坦在闵可夫司基的绝对时空理论的前提下,即在我们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唯一的绝对的四维时空。这样,他能解释得了新理论里的时空弯曲。也就是,离地球近的时空,弯曲曲率比较大,而离地球远的高空上的时空,弯曲曲率比较小。
在此后的三年里,爱因斯坦终于意识到数学方法的重要性,他用数学的方法特别是黎曼几何,来解释了他的新理论,经过计算,在1915年11月25日,广义相对论诞生。
现在,我们就用广义相对论的原理来解释一开始提出来的黑洞理论。引力并不是一种力,它和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力有很大的不同。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弯曲。也就是,地球并没有拉着或者吸引着我们,而是我们的时空被地球的引力所卷曲、扭转。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几何去计算空间扭曲的状况,从而知道怎么样的扭曲会让光跑不出来。
用广义相对论的方法解释时空弯曲
1916年1月13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Schwarzschild)历史性地计算出第一个爱因斯坦方程的解,并建立了史瓦西几何。史瓦西分析了完全没有旋转的星,并得到了任意无旋转球状星体以外的时空曲率。他预言,每个星体都存在一个依赖于星体质量的临界周长,如果减少到这个临界周长,星体就能形成黑洞。
但这里所说的黑洞,并不是光不能逃逸出来,而是引力之大,可以让星体的表面的时空发生强烈的扭曲,以至于时间在那里停止了流动,就好像被冻结了一样。
所以,时空弯曲才是黑洞形成的成因,而时空弯曲也是引力的本质。用时空弯曲的概念去描述黑洞,才比较准确,而不是单纯的引力描述。
结论:
黑洞并不“黑”,它也不是绝对不能被外界所观测到的,相反,黑洞非常非常地漂亮!特别是吸积盘和喷射流黑洞,都非常壮观。黑洞会向外辐射。有的黑洞因为旋转非常快,周围的气体被快速地吸入到视界以内,则会产生巨大的涡流,有的黑洞是双星系,其中一般主星是黑洞,而伴星的炽热气体会被吸入主星内,这样会形成一种非常壮观的吸积盘。同时黑洞附近的时空扭曲非常巨大,使光线产生强烈偏折,形成前所未见的“光盘”景象。
事实上我们是看不到黑洞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团高温且释放着大量能量的发光团状物体。它吸收吞噬的物体究竟会到达怎样的世界?科学家试着模拟了一个实验,当一个物体被黑洞抓住的时候,它会经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