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奇闻趣事

  起初出土的兵马俑,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土色,而是五颜六色的样子,但是专家目睹的过程也就5分钟后,陶俑身上的颜色纷纷脱落,消失不见。后来才知道,因为众多原因,如氧化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确保文物出土后,有能力去保护它。

  于是,我们国家的态度就是“不主动挖掘”,因为技术如果达不到挖掘要求的话,造成的文物损失是不可逆的。

  挖掘技术不够完善

  除了文物保护问题,还有就是挖掘方式和过程遇到的困难。

  我们现在虽然是有了大地的探测技术,还是不能完全的对地宫进行探测,毕竟如此的大地宫,加上史书中记载的,皇陵里面肯定还有很多的保护措施。

  揭顶式挖掘:

  1.封土移除:如果采用揭顶式的挖掘,那么表面的封土处理又是一项大工程,现在的封土规模大概是南北350米,高76米左右,东西345米左右,加起来差不多有20万方。

  当然,以现在的我国的施工能力和资金能力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要移除封土的话,就需要抓紧进行一个现场保护的工程,因为文物怕风吹日晒,需要建一个大型的保护建筑。

  2.封土筛选:封土移除之后,我们还要对其进行过筛,毕竟难免有很多的文物会残留在封土中,这又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举个例子:比秦陵小50倍的秦公墓,我们从挖掘清理到恢复,大概花了10年时间,换算成秦陵的话,10年乘以50倍,好吧,我还想再活500年。

  3.封土恢复:挖掘完之后,我们要恢复呀,封土还是要回来的,这又是一项大工程。

  深入式挖掘:

  就好比摸金校尉那样,寻找到墓穴的入口,逐步进入地宫,进行挖掘呢?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我们也要考虑,地宫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里面的结构,构造,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塌陷等等问题,这都是不可逆的。

  倘若挖掘之后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秦始皇陵留给我们的并不是里面有多少奇珍异宝,现在我觉得是一种中国人对他的期待更多一些,可以说是憧憬与好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挖掘开了,而里面不是史料上写的那样奢华秀丽,水印山川,气势磅礴,与内心的那种期待又是否是种落差。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