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三丰为啥“终生未娶”?把他七个弟子的名字连起来读,便知答案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虽是九阳真经中的心得,却更像张三丰对敌的一生。
纵使千军万马,亦不能动摇张三丰分毫。
可让人疑惑的是,为何武功天下一流的张三丰,终其一生都未曾娶亲?将他七个弟子的名字连起来读就会明白,非是不娶,已误终生。
张三丰与郭襄
年轻时候的张三丰,也算得上意气风发。江湖以武论高下,天赋异禀且在相同年纪取得更高成就,任谁都会心中自傲。
此外,尚未成名便有机会和华山论剑的五绝以及神雕侠侣等人有过一面之缘,这更是了不得的经历。
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的列兵进入战场之前,竟然能够和将军见上一面,多么振奋人心。
而见过高山巍峨,张三丰更加用心习武,不仅从觉远大师手中学会斗酒僧留下的《九阳真经》,更是从杨过手上讨教了几招。
从此,江湖上的前辈们归隐,后生晚辈逐渐出头。可新的时代开启,郭靖小女郭襄却不愿意故人就这样离去。
于是翻遍整个武林,也只为找到杨过留下的蛛丝马迹。风陵渡前初相逢,一见杨过误终身。
遗憾,伴随着郭襄的一生。心灰意冷之下,她来到杨过离开前最后停留的少林寺,也正是在这里遇见觉远大师和张三丰。
眼前的女子温婉动人,亭亭玉立。如果说风陵渡改变了郭襄的一生,那么少林寺的翠山梨亭之下,还未游历江湖的张三丰,也因郭襄的出现被改变。
原本这一切都应该在郭襄的离去,张三丰的精心修炼中结束。可天下大变、襄阳城破,郭靖黄蓉夫妇战死沙场,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这让郭襄弄清一个道理,儿女情长终不能长久,家国情怀才是真正的责任所在。
郭襄终于选择折中,她一力创建峨眉派。虽是女子,却也像大侠郭靖一样,从未放弃和蒙古军兵抗争的理想。
虽远在深山林野,也绝不会让元军越雷池一步。民间的疾苦难以改变,武林却永远都要保留正气。
而之所以说是折中,原因就在于峨眉派的第一代大弟子,风陵师太。郭襄心里始终记着风陵渡,张三丰明白,天下人未曾理解。
七弟子之名
许久,张三丰终于成长为一代武学宗师,可“功成名就”之际,郭襄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
一生在仓惶迷茫中度过,虽然创建了峨眉派,却也无法给峨眉带来太多。神雕侠侣不见、襄阳城也破灭,国破、家破,能够坚持下来,已经太不容易。
张三丰在武当山山峰之上驻足,天地间又少了一位故人,算不算意难平?
从金庸武侠小说的时间线上来看,张三丰是等到郭襄死后才开始创立武当,才开始收徒传授自己一生的武学。
武当,既有以武力挡之的意思,也有以武止武的愿望。天下不平事,以武当止戈,尚武与和谐从不对立,这便是武当。
郭襄生前的愿望,张三丰以另一种方式为她提供支援和帮助。至于对郭襄的思念,则就如郭襄一般,全放在弟子的姓名之中。
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声谷。倘若将这几人的名字连成一首诗就会发现:
远桥清浅泛莲舟,岱岩难阻溪松流。翠山远看梨亭立,尚有声谷空悠悠。
年少时曾在少林寺山门下看到一位女子,摇曳着扁舟向山门驶来。她的脸上分明没有任何表情,却让人感到一抹悲伤。
师傅和她说了些什么,我只远远地看着,什么也没能听清。只觉得她真好看,像师兄们常说的菩萨。
分明是不该有的想法,却怎么也止不住念头。天上的佛祖若是能听到我心中的不安,还请原谅我修行不深、道行不够。
没过多久,那女子朝我走来,却再次停下了脚步。我循着她的视线望去,唯有松树和溪流,满山翠绿,生机盎然。
再回头的时候,她已经不见。壮着胆子上前寻去,只剩下一抹背影。阳光直射入眼睛,却不觉得刺眼。耳边只剩下师傅念叨,我还是没有听清说了些什么。
尚有声谷空悠悠,这便是张三丰对当年场景的怀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风陵渡误了郭襄的一生,少室山下反倒误了张三丰的一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