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人与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有1500多种生理功能,有句话是“养肝就是养命”,可以看出肝对我们有多重要。
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在春天,我们要开始好好养肝!
肝有五大克星!
晚睡熬夜
通常,肝脏在晚上11点开始进行代谢、排毒和修复工作。中医也讲究睡“子午觉”,即子时(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进入睡眠。长期熬夜会耗肝血、伤肝阴,影响肝细胞修复能力,致使肝脏解毒功能受损。
超重肥胖
食物消化需要肝脏参与,长期暴饮暴食,日常缺乏运动,容易使体重升高、脂肪堆积在肝脏,导致肝脏负担增加,机体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并引发“三高”等问题。
无酒不欢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进入人与体后,需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乙醛和蛋白质结合后产生的物质,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肝损伤。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能造成急性酒精性肝炎,长期饮酒则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用药不当
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不合理或错误用药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很多老年患者和慢病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服药,面临的风险较大。
有人痴迷于吃“护肝药”,或滥用宣称具有“护肝”作用的保健品,也会损伤肝脏。
饮食不洁
玉米、大豆、花生等食物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且无法通过煮、炒、炸等烹饪手段破坏,长期摄入易导致肝癌。有数据显示,全球4.6%~28.2%的肝癌发生都可归因于黄曲霉毒素。
不同人群各有护肝要点
“春养肝,病不沾。”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不同人群各有护肝要点。
儿童青少年防控肥胖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突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这使得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患病率越来越高。
肝功能受损会导致儿童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出现异常,拖累生长发育,破坏免疫力。家长应注意保障孩子饮食健康,并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预防脂肪肝发生。
成年人规律作息
成年人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让肝脏“负重前行”。
平时要注意规律作息,尽量将入睡时间调整至晚上11点前,给肝脏充足的时间完成代谢、解毒等工作。
积极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总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可选择慢跑、骑行、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
少吃高脂食物,适当摄入鸡蛋、豆腐、牛奶等高蛋白低热量食物,糙米、燕麦、荞麦等杂粮,荠菜、菠菜、西兰花等绿色蔬菜,黑豆、黑芝麻、黑米等养肝补肾的黑色食物,同时尽量少喝或不喝酒。
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及时减重,必要时可到医院减重门诊寻求专业指导。
老年人定期检查
注意均衡膳食、荤素搭配,适量摄入膳食纤维、蛋白质,多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保持心情愉悦,不生闷气、不过度思虑,建议每天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增强体质。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到相关科室就诊。
部分老年人因控制慢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切忌擅自增加药量或使用护肝药,谨防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