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一上线就全网夸!看完觉得:我只服他!

谁能想到嘴大吃四方的陈晓卿曾说过,拍摄美食其实是种自虐,拍的是热腾腾的,拍完之后吃到的都是冷的。

2012 年《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就火遍全国。

它的火不止是因为美食诱人,还因为在 5000 年的历史背景下,食物不再只是单纯用来填饱肚子,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故事。

这一次,陈导再次推出新作,有别于之前的作品,这次他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带大家寻访美食。

《我的美食向导》

如果要说夜生活,那必不可少的要有长沙。

长沙的夜喧嚣热闹和当地人的性格一样,直溜爽快。

刚到长沙,在出租车上,陈导就遇到了位心直口快的大姐。

陈导一行向大姐讨教哪里的美食多,大姐说前面的路口就是最近特别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可以带他们去。

对美食讲究的陈导想要探访当地真正的饮食文化,于是一口否决。

一个是处于专业角度,另一个是出于游客角度。双方意见不一,让车内的气氛凝结起来。过了会,大姐打破了沉默。

" 如果你们拍的视频是抹黑长沙的,那我作为长沙人是非常反对的。"

也许是陈导对网红打卡地的排斥,让大姐琢磨不出道理,于是才有了上面的发言。但足以见得,长沙人性格中的直爽。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沙美食中的椒和麻,已经被当地人运用的炉火纯青。

小马,陈导的老朋友。作为长沙本地人,他做的三秒爆肝,堪称一绝。热锅热油,新鲜猪肝,大火爆炒,三秒出锅。

据说,吃过这道菜的人,说起来都会意犹未尽。

小马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厨艺,他做饭就两个秘诀,一是凭感觉,二是食材新鲜。

为了找到最新鲜的食材,他要在凌晨四五点出发,赶五天一次的 " 大集 "。

集上都是农户家自己种的菜,养的鸡,从食材源头就做到了返璞归真。与其说小马在这里买菜,倒不如说是抢菜。他的速度让一同前去的陈导和摄制组完全跟不上。

为了找到心仪的食材必须马力全开,不然很容易就此错过。

当然,想买到到心仪的食材除了要眼疾手快,还要有自己人。来往打过几次交道的菜农,成了小马在市场上的狙击手,帮他快狠准地将新鲜食材收入囊中。

这次,小马给陈导做了一道有别传统烹饪手法的辣椒炒肉。

将一年生的原种猪肉切成小片,肉既不焯水也不过油,经过大火爆炒后,加入剁碎的土贡椒,最后加入清水将肉汁和辣椒素充分融合,整个过程只加入少许盐提味。

一切交给食材本身,这波化繁为简的操作,让这道菜既有植物本身的清新爽口又有脂肪的醇厚油香。

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既有寻常百姓家一顿能下几碗饭的烟火气,也有招待宴请既有面子又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比如组庵菜,因当时民国证治学家谭延闿而得名,后期也被称为官府菜。

官府菜主打的就是,我花心思了,但不让你看出来。

每一个摆上桌的菜肴看上去普通,但其实都格外精细,讲究。

比如,炖了 4 个小时的童子鸡汤;提前泡足 5 天的酸辣海参;还有看似简单的炖豆腐,其实是把肉、鱼肉、豆腐和肥膘剁碎,过筛成细茸,在重塑成豆腐型。

这每一道复杂的工序,已然超出食物原有的价值,它是对厨艺的考量,也再现了那个时期豪门待客的考究。

除了椒麻,长沙人还格外爱吃甜。

将干盐菜和肥膘一起蒸上,再放入 5 倍的白砂糖,等它们充分融合后当做馅料包成包子。在这个全民控糖的时代,这个做法简直让人咋舌。

这就是长沙有名的盐菜糖包。

它不仅做法罕见,吃法也有讲究。

拿一个糖包扣掉底部,再拿一个肉包扣掉底部,将两个包子露出来的馅料紧紧贴合,这种包子贴包子的吃法,说是可以让味道更加鲜美。

但也有可能是当时干活的人为了节省时间,创造出了这种一口吃两包子的吃法。吃完再喝上一大口茶,人生不过如此……

吃完甜的,再吃点酸的。

长沙菜不仅可以将辣味发挥的淋漓尽致,还可以化辣为酸。

将腌制了一年的泡椒用来炒肉,此时辣味适口,酸香更足。将油渣、瘦肉和肥肉炒在一起,配上泡椒,下饭是对这顿饭最高的赞赏。

一年的泡椒用来炒菜,三年的泡椒用来蒸菜。

用腌制三年的泡椒与鲜嫩的鱼肉结合,经过时间的淬炼,泡椒从血气方刚的青年长成了沉稳大气的男人,此时浓郁的酸已经替代了上头的辣,成为这道菜的点睛之笔。

在辣椒没有传入中国之前,花椒、生姜和茱萸,代替着辣椒的存在。其中,生姜的作用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把新生的姜贮藏起来,等它的姜辣素足够沉淀。然后低温油炸,最大限度地释放其中的姜酚,再过滤出姜渣,得到姜油。

随后将油泼在食材上,只闻姜味,不见姜身。只能说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吃这件事上,被无限放大。

与长沙的热闹浓烈相比,潮汕则是古朴中带着浓烈的人文色彩。

因为潮汕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因此拥有一条绵延的海岸线,虽然土地肥沃但因人口众多,所以就有了种田如绣花的地方特色。

虽然种地面积小,但是品种一个都不少。菠菜、芫荽、黄瓜、芥蓝……

除了种地,当地人主要的生活方式是靠海吃海。小管鱿鱼是当地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盘中美味。

现捞现吃,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食材的新鲜,过油出锅,口感鲜甜脆爽,这种点到为止的烹饪做法,将其鲜味无限放大,从而充盈着食客的味蕾。

从长沙到潮汕再到喀什,节目组一路边走边吃。

不过这档节目区别于之前的同类节目,陈导已经不再满足于吃,他还想挖掘吃背后的文化。

比如美食与语言的关系,在语言相近的地方,当地人的口味基本类似。

比如食物背后的原理,节目中有提到一道菜里面没有加肉,但却有肉的味道,原因是加了虎皮台蘑,这种蘑菇所携带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正是肉味的来源。

陈导用当下流行的 City Walk 方式,直接展示出食物与我们脚下的土地,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紧紧相连。

饮食与文化的接轨,不同地域特色的碰撞,都体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可以说一日三餐既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也表达着不同地域的我们对生活都抱以同样的希望与热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插播一条重要消息:

WONDERFUL

·? 真实好物福利团 ?·

亲亲们,大家好 !

我们最新上线了团购活动,

优惠多多,福利多多!

欢迎了解!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