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在有着超过800万流动人口的北京,位于南五环的蒲公英中学是迄今唯一一所非营利、公益性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蒲公英中学办学十二年,共接纳了超过2000名流动儿童。如今,蒲公英中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旧校舍要拆了,新校舍又因为巨大的资金缺口而停工。为了帮助母校度过难关,曾经因它而改变的孩子们发起了了一场“反哺行动”,募集捐款。

  可能有人会问,在教育资源如此丰富的北京,为什么还要特意去办一所非营利、公益性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呢?这就不得不结合蒲公英中学的办学背景来说了。2005年,郑洪从美国回来,因为计划“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所以开办一所非盈利性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进入了她的视野。要知道,当时北京生活着大约50万学龄流动儿童,有200余所所谓的“打工子弟学校”,但没有一所初中。只有小学,是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所以,郑洪和她的朋友们想办一所非营利性质的流动儿童初中,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接受合格教育的机会。

  虽然北京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却还没有很好地做到“雨露均沾”。尤其对于不少农民工来说,他们拖家带口,怀揣着平凡但坚韧的梦想,在这个城市里辛勤劳作,干着大多数人不愿意干的活。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子女的教育。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是与义务教育相伴随的其它开销,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他们自身学历水平普遍不高,但很多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能读大学,过上体面的生活。

  因此,虽然这十二年来,蒲公英中学的招生人数并不算多,只有两千多人。但是,如果没有蒲公英中学的话,这两千多人或许就会早早走入社会,踏上跟他们父辈一样的路,永远失去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这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辍学率正在不断上升,在部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不到70%,连片贫困地区甚至不到50%。因此,当哺育了他们的蒲公英中学面临危机的时候,出于感激,他们发起了一起“反哺行动”,四处筹集捐款,力求解决母校燃眉之急。

  但是,蒲公英中学的资金缺口高达近3000万。我想,单单依靠毕业生以及老师们的四处筹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寻求各界的帮助。

  促进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是证府的职责。既然蒲公英中学的旧校址是因为响应当地证府的整体建设计划而拆迁的,对于蒲公英中学所面临的困境,当地证府也应该及时伸出援手。虽然,蒲公英中学是一所非营利、公益性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就优先级来看,它远远比不上那些富有竞争力且资金雄厚的著名中学。但是“短板效应”告诉我们,要想真正提升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必须不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适当向弱势的一方倾斜。否则,根据“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样只会不断纵容教育的不公。

  当然,除了证府要为蒲公英中学提供资金支持外,寻求各种公益组织以及企业的帮助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作为一所非营利、公益性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蒲公英中学是繁华都市里的一块“贫瘠之地”,这里的老师与学生,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中国,还有多少类似的蒲公英中学,为农民工子女敞开怀抱,却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甚至绝境?

  蒲公英中学的困境,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一个缩影。当务之急是帮助蒲公英中学解决资金问题,但治本之道,还是要不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更多帮助,让他们能够低成本地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呵护“蒲公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时代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柯劲杰)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