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换媳妇一晚 农村大炕父子婆媳的乱入生活
睡大炕的在国内大概也就只有东北人和胶东人吧。我们胶东的大炕一般由黄土垒成,位于正屋中间,横跨整个屋子,将两面墙连在一起,上面会铺上席子,其中一端下端是同厨房的大锅连在一起。
每次做饭的时候,烧大锅的热量直接通到大炕上,让大炕成天都热乎乎的。
大炕有很多功能,是会客室,是餐桌,是暖炉,是床榻。
早上起床后,人们会把床铺收好,卷在最里边,然后抻平床单,下床做饭。这就是一个开放的会客室。
做好饭,一个小方桌拿到炕上摆上,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餐桌吃饭。一日三餐皆是如此。大炕就是胶东人固定的餐桌。
吃完饭,收拾好,有客人来访,胶东人会很热情的招呼“脱鞋上炕站(玩)啊。”
大家在炕上聊天说话。姥姥姥爷那一辈人,尤其喜欢吃饭的时候招呼孩子们上炕坐在炕里边的铺盖卷儿上。一方面坐得高,吃饭更容易够到餐桌上的食物,另一方面小孩子坐炕上,就不会跑来跑去,也不碍事儿。还有,能够让炕上坐,也被认为是家里待客的最高殊荣。
北方的大冬天,人们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盖一床小薄被子,嗑瓜子说话,感觉也是莫名的亲近。火热的大炕就是暖炉,不仅温暖着人的身体,能够盖一床被子聊天说话,也温暖着人心。
尤其是女孩子那几天肚子冰凉,腰疼什么的,从炕头上躺会儿,那种暖心的热量不霸道确有丝丝入扣的魔力,让整个身体都放松下来,每个毛孔都打开,上下循环,洋溢着温暖,熨帖呀。秒杀暖宝宝、热水袋等一切取暖装置。
晚上,偌大的大炕,可以同时睡五六口人。一家人各盖一床被子,钻进暖呼呼的被窝儿,哪里有失眠的毛病,秒睡着。第二天一早起来,通体舒畅,仿佛浑身上下都放松下来,那种热度远不是电褥子可比拟的。就算前一天干活累了什么的,在大炕上睡一晚,第二天周身轻松,解乏程度比全身按背还有效。床榻自带加热功能,春秋冬都舒适无比,当然夏天的时候恐怕要辛苦些,但那一辈人哪里听过什么寒气重、空调病之类的,大炕一烘,百病尽处。
大炕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也承载了很多情怀。
农村互换媳妇一晚 农村大炕父子婆媳的乱入生活
我从姥爷家的炕头上长大,不仅是我,还有我的表哥表姐他们。姥爷说,我的太姥姥,他的丈母娘就是从他家的炕头上老了,他伺候老人至终了。大炕上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但因为不时髦(炕土),不便利(占地儿),不够卫生(上大锅容易有灰),为年轻人所不喜。
我的家乡九几年的第一批商品房还带着大炕与大锅,可因为使用不便利而且计划生育后家里的人也少了,用不着大锅,也没那么些人吃饭睡觉。年轻人装修前都先砸大锅砸大炕,然后渐渐的,县城里的新房子再也没有那种装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