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无锡商业大厦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其中披露了均瑶集团从2001年期初到2004年8月31日的财务报表。鉴于外界关于均瑶集团债务的传言同样很盛,为了掌握更多的证据辨明真伪,本报记者邀请了两位专业人士共同分析上证所公布的均瑶集团财务报表:一位是国内某大型金融公司的财务总监,另一位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会计师。
两位会计师在看完财务报表后都认为,目前还不能作出均瑶集团完全依靠外部融资持续经营的结论,因为目前公司经营正常,而且经营情况还不错,至少是“持续盈利”。“短期贷款”科目主要反映了企业向银行借贷的情况。报表显示,2003年期末达到了4.57亿,额度比较高。但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速动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资产)表明,均瑶集团的短期还贷能力还不错。
但奇怪的是,均瑶集团引以自豪、据说现在已经升值至17个亿的“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在财务报表的明细里却怎么也找不到对应科目。均瑶集团表示,该广场是均瑶集团全资所有物业。但是记者在明细项目里只找到“在建工程”里的4428万入账。
两位会计师分析,5个多亿的投资在所有的科目里都找不到,那可能性有三种,一是这笔账挂在集团下面的某个子公司财务报表里,我们看不到;二是可能转入长期股权投资;三是这幢楼的交易没有完成,还没有过户,所以它的资产认可不了。
三种情况都是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均瑶集团全资拥有的这幢楼,无论是买进时的5.5亿,还是现在的升值价17亿,这两笔任何一笔入账,都会对这张报表的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对会计师来说,分析一个公司非常关注的几个数据还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以及“存货”等等,因为它们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数据”。从2003年的报表上来看,这几个数据从7500万到2.43亿不等,数目较大。
分析中,两位会计师都发现了报表第46页“短期借款”科目的期初数和期末数同时漏掉小数点以及后面两位。“均瑶的短期借款是4.57亿,但是因为没有标小数点,一开始我错以为是457万。”一位会计师说。
同样在46页,“存货”科目漏掉了逗号,需要“一位一位去数”,会计师反问记者:“会计准则上小数点有严格要求,这个报表是谁做的?”
特殊的人力资本?
10月底,在王均瑶的家乡温州,记者采访到了1999年均瑶集团还没有迁址上海时的集团副总裁李涛。当时李是王均瑶的副手和集团二把手。
作为均瑶集团的元老之一,李涛说他“完全相信均金有能力承担起均瑶集团新主人的重任”。并且他认为在管理上,均金的才能不比哥哥差。
但在均瑶集团以往和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王均瑶出面,均金、均豪很少参与和银行的谈判。分析人士认为,在银行的人脉上,王均瑶的两个弟弟完全不能和哥哥相比较。
浙江大学一位学者认为,很多温州家族企业的创立者属于“特殊的人力资本”。通俗一点讲,就是关系资本,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对创始人健康状况讳莫如深的重要原因。“创始人一走,相应的社会信用就会被带走,许多东西就变得没法追溯。”这位学者说,“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在的时候,与客户合作比较融洽,但是换了一个人也许合作就变了。”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些没办法写成白纸黑字的东西。学界认为,企业过于依靠关系资本不是好事,它不仅导致企业依赖个人,而且这种关系排斥竞争,使得整个社会效率低下。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津津乐道。在温州,至今还流传着王均瑶成功拍卖出租车牌的成功故事。1999年温州市证府向社会放出了300个车牌公开拍卖,当天早晨一开拍,一个车牌就拍到了60万!李涛记得当时“已经慌了”。中午,王均瑶把两个弟弟赶出办公室,分析了公司的资金状况,然后问了李涛一句话:“如果这次拿出两三千万买车牌,均瑶会不会因此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