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户人家更凄惨。他们在那晚也分到了一块板子。但没有打棺材,而是就这么倚靠在了墙边,想着等有空了把它劈成柴火。可没想到,这板子居然自个儿倒了下来,正好压在了一个小孩的身上,把人家的孩子给压死了!
各位,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但史书上却记得真真的!有老人说,这是因为他们拿的是皇帝睡过的“床”。这东西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用的。你要没有那个命,用了,不会招福,反而惹祸。
实际上关于这座坟,邪门的事儿还不止这一件。据《民国逸事》一书记载,当年定陵正式动土开工时,有人在本来放棺椁的地方挖出过一块石头,从风水上讲,这意味着这块地方并非“吉壤”。
换句话说,这就不是个风水宝地!所以,不管是葬在里面的人,还是挖这坟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小编说的是谁,相信大伙儿都明白,是不?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有争议性的一位学者,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固然毋庸置疑,但是郭沫若一生因热衷于研究古人的陵墓而为世人所诟病。郭沫若为什么要挖墓?郭沫若都挖过谁的墓?郭沫若究竟是在考古还是盗墓?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吧?
郭沫若挖了多少墓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唯物史观学派,证明了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除了进行理论性的历史学研究外,郭老还对考古非常有兴趣,他一直想把中国各大帝王的陵墓都挖开看看。
1955年,郭沫若等著名历史学家向国家建议挖掘长陵(明成祖朱棣的墓)。不过,文物、考古界的专家纷纷反对,因为当时的技术难以对挖掘出来的文物进行妥善保护。报告被提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同意了发掘计划。
长陵发掘计划阻碍重重,最后改为挖掘定陵(明万历皇帝陵墓)。结果正如反对者所预料的那样,定陵挖开后,大量的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
不过,郭沫若等人丝毫没有吸取挖掘定陵的教训。1965年,郭沫若等再次申请挖掘长陵,被周恩来总理拒绝。
当时陕西省计划挖掘乾陵(唐高宗、武则天陵墓)和秦始皇陵。尤其是乾陵的发掘计划已经做好了准备。郭沫若得知后兴奋异常,他早就对乾陵中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手稿垂涎三尺。于是他以老朋友的身份,建议周总理开挖乾陵。郭沫若把发掘乾陵的好处说的天花乱坠,周总理却只冷冷的说了一句话:“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无耻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