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民生人寿是保监会直管的7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之一,2002年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成立,当时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万向财务有限公司、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海鑫钢铁。
经过多次股权变动后,海鑫钢铁仍然持有民生人寿13.15%的股权,位列第四大股东。
2004年11月,李兆会旗下的海博鑫惠,从黑龙江富华集团手中获得华冠科技(后改名为万向德农)21.5%股权,从而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一年半之后,海博鑫惠将全部3293.75万股出清,获利700多万。
2007年李兆会则三次大手笔购买拟上市公司股权,8月以2.15亿元的出价购得山西证券3.84%股权;10月参与兴业证券增资扩股,以1.03亿元认购了6871万股;11月又以11.8亿元高价竞拍购得银华基金21%股权。
除了民生人寿之外,李兆会已将所购买的公司股权悉数卖出,但收益远远低于民生银行。
以银华基金的股权为例,2012年西南证券收购这部分股份作价11.8亿元,5年时间,李兆会并未有盈利。
其后,李兆会又先后在资本市场买入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兴业银行、鲁能泰山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快进快出,也并无特别亮眼的成绩。
海鑫钢铁盛极而衰:或被整合
虽然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玩的风生水起,但海鑫钢铁却并未获得长足发展。
“海鑫本来有希望成为沙钢,坐上中国民营钢厂的第一把交椅”,谈及海鑫钢铁,曾有山西钢铁圈人士如此感叹。
联合金属网2011年对全国民营钢铁企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李海仓时代,海鑫钢铁资产总额达40.36亿元,净利润4.13亿元,在国内民营钢企中排名前列;2004年海鑫钢铁还曾以纳税22756万元位列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榜榜首;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0.14亿元,净利润2.13亿元。
之后,海鑫钢铁每况愈下。
自2006年以来,海鑫钢铁多次被国家环保部、山西省环保厅等部门通报批评或督办整改违规项目。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钢铁行业受到波及,海鑫钢铁停产达半年之久。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异常活跃的李兆会却未能将海鑫钢铁运作上市。
由于李兆会的低调,业内对这家公司所知甚少。21世纪网从商务部网站上得到的一份海鑫钢铁2009年前三季度的生产经营情况显示,报告期内海鑫钢铁累计生产铁196.35万吨,同比减少24.30%;生产钢179.91万吨,同比减少26.22%;生产钢材152.87万吨,同比增加了8.43%。
同期海鑫钢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9.48亿元,同比下降40.03%;完成工业增加值9.43亿元,同比下降61.58%;实现销售收入57.23亿元,同比下降41.72%。
而同样是民营钢铁大亨的杜双华,2003年创立日照钢铁,在2010年创造出45亿的净利润。
“海鑫的年产量实际只有300万吨,在国内钢厂已排不进前30。”中联钢一位分析师对21世纪网表示。
由于行业颓势,加上国家钢铁重组的的大背景,从2009年开始,山西太钢和北京首钢开始洽谈收购海鑫钢铁,但却一直未能成行。
“现在海鑫资金链出了问题,估计又要重组了,现在当地证府已经介入。”上述钢铁行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