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能堵一时归途,终究堵不住心中的人性之光。一些滞留旅客有感于志愿者的暖心服务,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一度引发争论的滞留车辆集体鸣笛事件,逐渐消弥;过海游客用手机记录志愿者温暖服务瞬间……许多正向反馈都在证明,只要应急举措有效,危机管理跟上,志愿服务常态化,信息推送及时全履盖,就能防止“堵”途烦躁情绪的蔓延,就会让接棒传递温情的旅客总是更多。
有人说,海口大堵车既是一堂城市文明“公开课”,也是一堂应急处置“启示课”。此次事件的海口经验,值得许多旅游城市学习。然而,它何尝不是一场危机预防的反省,一场科学发展的反思。海南冬季游年年火爆,热门城市人流高位运行,即便没有大雾,堵车也不鲜见,证府部门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提前研判,气象部门是不是可以更准确地预警?当一座城市旅游热到人流压迫体验的时候,是否该考虑调控限流的问题,或者是否该将重点从旅游“腹地”建设转向交通“颈口”建设?节日游客汇流的景况越来越频繁,如何让带薪休假在现实中没有后顾之忧的实施……一个个问号的拉直,将铺就一条旅游美好体验的通途。
随着浓雾天气有所减弱,航空公司增加运力,广东轮渡前来支援,现场疏导有效,海口“堵”况逐渐纾解。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遗憾和不足,还是进步与努力,给每一位参与者、旁观者尤其是证府管理者留下思考:人在旅途,亦在心途,如何顺畅双途,各方需共同合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