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迪策大屠杀之后,幸存者寥寥无几。
173名男性被枪毙,53位女人死于集中营,82位儿童受毒气蹂躏,只有17人幸免于难。
虽然村庄后来改名了,但后人依旧用“利迪策”为他们的儿女命名。
前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曾经说过:
“如果下一代人问我们为何而战,那就给他们讲讲利迪策的故事。”
发生在利迪策的惨烈屠杀,引起了全世界的愤怒。
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设置为国际儿童节,以此来纪念在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战争中死去的儿童。
片中的“白兔”隐喻了待宰的儿童
虽然在如今,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受教育权都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但在电影世界中,针对儿童的“屠杀”依旧惨烈地进行着。
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纳粹分子吃到苦果的方式,是在“农场”烧毁“垃圾”的过程中,没有料到自己的孩子和身着囚服的犹太小孩产生了友谊,不小心混进了犹太集中营中,成为了种族灭绝的牺牲品。
以孩子的视角,我们洞悉到这世界的丑恶,却无法做出有效的弥补,只能看着美好的事物毁灭、消亡。
我们多少次在电影中看到——
手无缚鸡之力的儿童们,在教堂被神父性侵,在学校被老师猥亵,放学路上会遇到恶心的大叔,连在家附近好端端地玩耍,都会被歹徒绑架。
《虐童疑云》
《素媛》
在类型电影中,大人们开始对儿童做更过分的事。
他们把儿童从小软禁在荒岛上,经过魔鬼训练、互相残杀,培育成情色杀手;
又或者是每隔一段时间从他们身上调取重要器官,供奉给上层社会人士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