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次是2008年,王小川30岁。因为执意要做浏览器,张朝阳送他一份“大礼”:让其他人接管搜索业务,王小川几乎被解职。在生活中,那一年王小川还面临父亲去世、女友分手带来的伤痛,痛苦达到顶峰。
“那时我会对自己讲,这是30岁给你的人生礼物,所以你需要去接受这样一种人生过程,然后再走出来,这里经历的痛苦,对未来都会有价值。”
那是搜狐最辉煌的一年,要钱有畅游,要用户有搜狗输入法,要品牌有奥运,张朝阳也下定决心要做成搜索。王小川也是在搜狗拼音输入法成功过程中,突然明白应该如何做搜索:必须通过浏览器做桥梁,否则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王小川说要做浏览器,张朝阳充满了质疑:“微软的IE市场份额那么大,都没有把Bing做起来,凭什么浏览器做成搜狗搜索就能做成?”何况浏览器对搜狐当时的成功蓝图矩阵策略没有太大帮助。
浏览器策略让王小川和张朝阳产生巨大分歧,浏览器项目在内部甚至是“非法”的。张朝阳不仅解除王小川的搜索职务,还直接问“你还想做点什么”,那会儿很多人都以为他会离职。
脉脉创始人林凡从2003年起开始和王小川一起做搜狗,形容搜狗就像他们自己的孩子,等到张朝阳调走王小川时,才强烈感觉到:“公司和团队不是自己的,还是老板的。”
那是王小川最有理由离开搜狐的一次,可是他没有。在没有控制权、没有资源投入情况下,王小川打起“游击战”,一边做着公司需要的视频P2P项目,一边从各个项目划人做浏览器。
为什么不离开?原因有三点:第一是他对搜狗有强烈归属感,坚信浏览器能成。第二是他很清楚出去创业,如果没有输入法及搜索,光做一款浏览器没用。第三是他理解张朝阳。
王小川曾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里评价张朝阳是“值得被信任的人”,尤其为人正直,在险恶的互联网江湖里,无论是打盗版还是做微博,都采用非常正统的竞争手段,这种“文明”价值观与王小川不谋而合。他还很钦佩张朝阳的眼光,无论游戏、视频还是搜索,都是做有潜力的业务。而张朝阳一直以来从骨子里认同王小川专注的做事风格,只是在浏览器策略上有分歧。
事实上张朝阳对王小川也非常宽容,对于“违规”做浏览器项目,他后来并没有强制干涉。
“我很理解他,也很注重他的情绪。”即使王小川被迫交权,用过“忍辱负重”形容当时处境,但他依然坚持,信念只有一个“这事情能做成”。那一年他读了本书:《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对黑暗中的坚定和人生有了更深理解。
后来一位女性好友评价,王小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极客浪漫主义、叛逆精神和理想主义,无论是在技术基因弱的门户内做搜索,还是采用游击策略做浏览器,凭着一股“能成”的信念做出不少“叛逆”的之事,居然都还做成功了。
“非法”浏览器项目打了一年半游击战。在原有搜索业务资源流失、业务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张朝阳开始着急。这时王小川开始推浏览器,浏览器一涨搜索量就线性上涨,最终证明自己的眼光。当时王小川已经认识到,不仅要做浏览器,还需要让搜狗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