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郑礼
油性药膏属于湿性愈合,但并不完美。
先说一下湿性愈合的概念——湿性愈合并不是越湿越好,如果真是如此,那伤口应该泡在水里才对。湿性愈合的核心是渗出液的正向流动,就是确保伤口上的渗液,能持续往外流到敷料上,也就是“引流通畅”。
然而,“引流通畅”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渗出液干了以后会结痂,结了痂就无法引流比较稠的液体,最后会痂下积脓。这就是“干性愈合”的过程,一种只能通过风干来引流水分的愈合方式。
那怎么才能让伤口不干燥呢?
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油,于是油性药膏就孕育而生了。但是使用油,又有一个问题,就是油会干扰液体流到敷料上,用油封住伤口,里面的水自然就比较难出来,或者水旜来的慢了。前面说了,湿性愈合并不是越湿越好,而是要保证渗出液的正向流动,捂着是会感染的。
怎么解决油性药膏干扰引流的问题呢?
就只能把油做得比较稀。很多药膏的主要成分是麻油,一种类似于液体的比较稀的油脂类药膏。如果使用类似于猪油这样接近固体的油性药膏,尽管保湿性能提高了,但容易引流不畅,进而提高感染发生的概率。
但是药膏稀了以后,又带来了一个新问题——药膏容易很快就干燥
比如凡士林油纱就是一种单层的油性敷料。下图可以看到,很快就会干在创面上,粘连基底,无法去除。所以一般用在半暴露的取皮创面上。
使用油性药膏的时候,必须要涂抹地厚一些,除了创面上涂药之外,外面还加盖数层涂满药膏的纱布。目的是通过药量的叠加,增加其干燥的时间。
可以看出,油性敷料的湿性愈合是比较初级的,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往往又带来另一个新问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我们用一个类比来形容一下——
伤口上的渗出液就像一条河流,湿性愈合的目的是让河水既不泛滥也不干枯。那么油性敷料的作用类似于水坝,让河水流淌地慢一些,在干旱的时候,不至于枯竭;在洪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多筑几道水坝的方式,尽可能地抵挡一下湍急的水流。
但是,治理河水的最终方案是造一座水库,这是油性敷料难以做到的,所以就有了现代的高级合成敷料。
高级敷料的出现就是针对油性药膏的弊端来设计的。
首先,质地均匀。
高级敷料是固态均质的,不会受液体分布和重力的影响。这样可以确保覆盖到的创面都有一定厚度的敷料来引流渗液。
其次,能储存水分。
高级敷料一般内层有凝胶,中间是聚氨酯,外层有被膜。被膜相当于一层保鲜膜,可以精确控制水分的蒸发,不容易干燥。中间的泡沫层是水库,早期渗出多的时候,水库储水满一些;后期渗出少的时候,又能维持创面的湿润环境。
不同的高级敷料,使用的储水策略也是不一样的,这个话题我下一期再和大家讨论!
原标题:《使用油性药膏算不算湿性愈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