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果农根据利润选择了不同品种,这些品种到了市场上,大家分不清楚。
有些人认为,AA叫凤梨,BB叫菠萝,CC和BB看起来差不多,也叫菠萝;
有些人认为,BB叫菠萝,AA叫凤梨。
大陆的水果店推广了个概念:把无刺的、皮泛青的Ananas comosus叫作凤梨,把有刺、叶片带齿的矮胖的叫作菠萝,最重要的一点是凤梨的价格几乎是菠萝的一倍(这段评论里有很多关于倍数的吐槽,表示是新闻报道原话我这边没改),绝对是Ananas comosus里的白富美。
在《中国植物志》13卷第一分册65页对Ananas comosus的定义是“凤梨俗称菠萝,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
从传播历史上说
据考,人类使用和栽培菠萝最早应追溯到美洲古代印第安人。1492年,当哥伦布和他的小伙伴刚刚登上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岛屿时,抢先入眼的就是印第安人的菠萝田。中、南美洲的热带丛林就是菠萝的故乡。后来,菠萝传入荷兰,继而传遍欧洲,直到16世纪末,葡萄牙传教士又把菠萝引进了中国澳门,后入广东、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地。
传入台湾后,这种水果被叫作凤梨。据《台湾府志》记载:“果生于叶丛中,果皮似菠萝蜜而色黄,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绿叶似凤尾,故名凤梨。”另外,“凤梨”在闽南话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因而,在一些寺庙拜会上,会用凤梨来表示吉祥。
而传入大陆后,则多被叫作“菠萝”,这一名字的起源则与从东南亚传入的水果波罗密(蜜)有关。原被叫作“波罗”,后在民国时期,被加上草字头。
也就是说,凤梨和菠萝只是同一种水果传入不同地区后演变出的不同称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