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村的娘和儿子的故事 儿子娶不上媳妇娘顶替
午饭时,娘说,我小的时候,哪有这么多吃食……
我不觉就想笑起来。
就笑娘这句“我小的时候”。好像,娘是不该有过小时候似的。
这个念头闪过之后,顿觉悲从中来,举着筷子的手就呆呆地悬着了。
面前的娘,整整八十七岁了。我不承认娘有小时候,就等于不承认,曾经有过1930年。可是,1930年怎么可能没有呢?那自然,娘就是有过小时候的。
娘说,小时候,跑反。如何在庄稼地里爬,躲避呼啸而过的子弹。
娘说,小时候,纺线。如何被外婆严格要求,要纺出多少线才可以睡觉。
娘说,小时候,外公重男轻女,只供舅舅读书,她一天的校门没有进过。
娘还说……
我望着满口里仅剩下一颗摇晃着的牙齿的娘,极力去想,1930年之后的那十年。那十年,娘一天天地长成了一个小姑娘。聪明,能干,还爱美。
我知道,娘那时是顶爱美的。娘几次说起,用鸡冠花染指甲的事。就是到现在,娘也把衣服一件件地挂起来。在太阳下晒时,太阳一毒起来(娘的话)就赶紧收回来,说,会晒掉色。
其实,那些衣服,统统年深日久,可以不穿了。
娘生我时已三十八九岁了。换句话说,等我小时候,娘已人到中年了。娘最早的一张照片,是67岁时二姐带她去北京游玩时照的。
按说,我起码该记得娘四十岁之后的样子。
可是,我不记得。
我小的时候,忙着捉迷藏,忙着捉蜻蜓,忙着捉蝉,哪怕是捉麻雀。
穷山村的娘和儿子的故事 儿子娶不上媳妇娘顶替
我小的时候,忙着跑几里路上学,忙着跟小伙伴在放学的路上,练习折腰,忙着掐半熟的小麦用火燎了吃。
我忙着长大。我的记忆里没有娘的容貌,只有娘蒸的大馍,烙的大饼,做的面条。只有娘,在年节里多做的几个菜,和油炸的点心。
我长大了。我就出了村子,远远地离开了,去上学。我的记忆里,只有暑假里,一大早,睡眼朦胧地,扛着锄头跟着娘下地干活;只有寒假里,一大早,睡眼朦胧地,被娘叫醒,喝一瓷碗又香又甜的鸡蛋茶。后来我几次想做给老马和儿子吃,却怎么也做不出娘做的味道。我跟老马说,是没有瓷碗。
我读书回来了,就更彻底地离开了娘。回家的次数,用年计算了。
我没想过,娘的容颜是会变的。我更从来没有想过,娘没有成为娘时,是什么样子。我更没有想过,娘“小的时候”。
午饭时,娘说,你还记得你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你和你妹妹去桂山学校找你爸爸吗?那时候,你妹妹才几个月,还穿着土裤子。
这件事,娘至少跟我一起回忆七八回了。我当然记得。那时候,我也三四岁了。
傍晚的太阳还余热未了。我走累了,耍赖,不愿意走了。娘陪着我坐在路边。我们面朝太阳坐着。
来了一个赶车的大爷。车上还坐着一位大娘。娘跟人家说,她的小女孩走累了,能不能让我们上车坐一段路。
我的记忆里,大爷大娘极其开心地邀请了我们。坐在车子里,他们好像还问了我什么。
回忆这件事,娘就像回到了那个傍晚。
我永远不知道娘的小时候,娘永远记得我的小时候。
我甚至不记得四十岁之后的娘是什么样子的,五十岁的娘是什么样子的。我的看着娘六十七岁的照片,才记得二十年前的娘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