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心理

我与母亲火车卧铺真实故事 熟睡中的短裙母亲不敢出声

我与母亲火车卧铺真实故事 熟睡中的短裙母亲不敢出声

  母亲说,她这辈子,都没靠过什么人。

  我说,妈,你才50来岁,这辈子才过了一半。

  人生很长,但也只有前半生才有资格成为母亲口中的一辈子。

  母亲是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如果当初能够读点书,可能后来的风景会很不一样。

  可是在母亲那个年代,她无法摆脱身处这糟糕的时代,也无法摆脱出生于贫寒的家庭,更无法摆脱重男轻女的传统。于是母亲妥协于那样的命运,从小懂事的她,干着我现在无法想象的累活重活,为的是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承担着弟弟们读书的学杂费。

  母亲说,她记忆最初的时候,大概是她6岁左右,那个时候,家里人多,都吃不上饭。于是母亲被派到远方亲戚家里蹭饭吃,蹭几天的饭当然可以说是无可厚非,但母亲在那却呆一整年,可想而知会受到怎样的眼色。

  母亲印象最早也最深刻的一段记忆是,在亲戚家蹭饭的那一整年的时间段,亲戚家的大人当然不会当面说些什么,但最可怕的是,与母亲同龄的亲戚家小伙伴,那种无所顾虑的天真,指着鼻子说母亲不应该吃她们家的饭之类的话语,虽说是童言无忌,但也极其残酷。

  母亲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听到这些话语,母亲丢下碗筷,就跑了,也就结束了这一整年在亲戚家乞食的阶段。

  七八岁的时候,本应该是读书的年纪。母亲说,在她八岁的时候,当她听到在读大学的叔叔给她爹建议要让她读书的时候,她兴奋的要命。母亲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上学读书,那是多么幸福啊。

  “女孩子家家,读什么书,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外公的这一句话,把母亲打回到这残酷的现实,也伤透了母亲的心,不仅仅是因为不能够读书,更多的是,同为儿女,就算是区别对待,也不能够当面水旜来啊。

  母亲那个年代,女孩子没读书是很普遍的现象。母亲说,和她一起没有读书的几个小伙伴,她们的父母都是好生好气地劝她们:“孩子,家里条件不好,不能供你读书了“。母亲之所以对此耿耿于怀,因为她没有感受到一丝一毫的父爱。

  我对自己的入学读书是没有一丁点的印象,读书于我而言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对母亲不能够依靠她父母而读书的绝望,我就觉得自己能够读书到底是多幸运的一件事情啊,当然我身处一个比较不错的时代,也出生于这么一个家庭:即使母亲没有读过书,却始终坚信读书的重要性。

  母亲在没有读书的那个阶段,干尽了所有那个时候的重活、累活。七八岁的时候割草;12、13岁的时候砍柴背柴去卖;14、15岁的时候开始扛木炭卖。

我与母亲火车卧铺真实故事 熟睡中的短裙母亲不敢出声

我与母亲火车卧铺真实故事 熟睡中的短裙母亲不敢出声

  母亲说,那个时候,年龄小,力气不够,背不起那么重木柴,但是为了家庭,还拼命地背,用尽全力去背。母亲说,她还记得,弟弟开学,因为学费没有凑齐而找到了她,母亲把一天砍柴卖的钱都给了弟弟交学费了。

  母亲扛木炭卖是在外地进行,那个时候,正处于快到冬季的季节,寒冷的天气,母亲穿着草鞋,扛着木炭,正碰到刚放学与母亲同龄的学生,都以另一种眼神看着母亲在那扛木炭。母亲说,那是她最不好意思,最尴尬的时刻。

  就算是干这样的重活累活,懂事的母亲还是没有任何的怨言,毕竟为家庭做点贡献还是蛮有责任感的。母亲说,她最受不了的是,这样累死累活地为父母做事,也没能够得到哪怕父母一丁点的关心,有的只是谩骂的话语。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