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个不同也说给你听听。在“战斗班”呆了几个月后,我非常幸运地到了连部,担任文书之职。这就与连队领队很近了。副连长是南充地区西充人,是个老实人,是靠实干上去的。连长则是团部军务股“空降”的,此人有点“圆滑”、“贪财”,虽说在大家的印象中“不怎么的”,但对我还不错。副指导员个子矮小,是属于那种体操的身材,军体单、双杠水平在我们看来确实不是一般,那“大回环”什么的经常给连队干部、战士表演,大家赞不绝口。指导员是湖北人,司务长提副指导员,两年后就提拔当指导员,对“女同志”有那么一点点“特殊喜好”,在我当文书的第二年,听他说准备回老家结婚(我都给他开了证明),却探亲假都没有耍完就回部队了,不知为什么,过后,他为此事还背了处分。当然对我也还“马马虎虎”。
我们是三月份入伍的,新兵营集训了一个月,在战斗班吃了三个月的苦,便调到了连部,不知不觉就到春节了。大家都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点想家了。春节前两天,我冒着挨“刮”的心态,试探性找连长说:“春节了我想回家”刚一出口连长面带惊讶地说:“乱弹琴,你身为文书规矩你不懂吗?战士不到服役期探什么亲”,我伸了一下舌头,又壮着胆说:“我不是特殊离家近嘛”,他又对我说:“不行、不行、不要因为你、乱了部队规矩”。我心存不悦“灰溜溜”离开了他的办公室。时隔两天(除夕的头一天)晚上,连长来到我的房间,满脸笑容地对我说:“文书,给你一个任务,明天到乐山军分区给几个老兵的腿伍证盖钢印,顺便回一趟家,但只能在家住一个晚上,下午六点钟之前归队,对外就水旜差”,我当时“喜出望外”,连忙立正:“是”。说完,连长转身离去,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的我,心存感激地几乎跳起来大叫:“连长万岁、连长万岁”。
当晚到连部给养员的小买部买了点“稀奇”的东西,诸如“青岛啤酒”、“葡萄酒”、“罐头”之类。第二天早晨很早就起了床,带上老兵的腿伍证和其它行礼,坐交通车和第一班小火钞敮成昆线上的车站赶,上午十点过就到了乐山军分区,好不容易找值班领导费了不少口水解释(大家都在过年),说名原因,才办完了交给的任务,又急急忙忙、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往老家奔。下午二点不到就回到了老家踏水镇,见到了日夜思念的父亲母亲和姊妹,他们看到我身着军装、神采奕奕、威风凛凛、神气十足的样子高兴的合不拢嘴来。
当晚除夕之夜的连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边吃着久违的“妈妈味道”的菜肴,边畅饮我带回的“青岛啤酒”、“红葡萄酒”,全家老小(大嫂刚生了小侄儿)那高兴劲儿,全挂在母亲、外婆的脸上。我那小弟还带开玩笑地对我说:“二哥你买回来的啥子马尿水哟,怪难吃”(他们第一次喝啤酒一时不习惯)。当兵不到一年就回家过年,你觉得是不是与其他兵哥哥不一样呢?
参军几个月又回老家乐山参加“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活动,其他兵哥也不能相提并论。我们是春季入伍的,时隔几个月夏季来临,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地方,在7月16日这天,都要举行一个重要活动“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78年我们乐山也不列外。据记载,也就是56年5月31日,毛主席当年63岁,在武汉的长江第一次游泳,尔后多次畅游长江。于是全国把66年7月16日毛主席畅游长江,作为纪念日。游泳过后毛主席还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的名篇“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是在通过询问、了解,到游泳池试游后,被团里选上的,与同样的其他大约五、六十个战友(现在记不清了)一起参加了乐山军分区代表对的训练。
回乐山报到后,住在新村的教导队。好象是六月下旬开始训练的。每天汽车把我们送到“王浩儿”的岷江上游,开始是打着赤膊穿着裤衩从“王浩儿”游到下游的“肖公嘴”,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周后,“全副武装”,穿着军装,用“救生夜”和雨衣打成的“背包”,抗上步枪,还是每天两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