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拿我的手摸她 女儿暗示想和我做那事
在女儿没去学架子鼓之前,我从没想过架子鼓会离我的生活这么近!
还得记得女儿读幼儿园大班时,有一天,小容对我说,她想送女儿去练习打架子鼓,可以培养女儿的乐感、头脑的反应速度,以及手脚的灵活度。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周末都在外面的辅导培训机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女儿小姨也曾对我们说过,女儿应该送去参加一些兴趣爱好培训班,以提高她的综合素质能力。
女儿最初不愿去,小容答应她只去看看别人打,如果没兴趣就不参加就是了。
周末的一天早上,小容带女儿去一培训中心看老师教学生打架子鼓。上午回来后,小容说女儿看了别人精彩的表演,她当时就挺着迷,表示乐意去学。
女儿对架子鼓产生了兴趣,兴趣就会意味着自我认识、自我活动,那就呵护女儿的爱好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我送女儿去培训中心的时候,看了一下那架子鼓:架子鼓矗立于眼前,这么多的圆盘,脚下还要踩鼓,这么复杂的乐器,女儿怎么会对这个感觉兴趣呢?
一周周过去了,老师耐心地教,女儿认真地学,特别专注。原以为,女儿只是一时的兴趣,今天来看,我低估了她最初的决定。今天,女儿依然在学架子鼓,依然学得那么认真。
看到女儿有兴趣,小容很高兴,她问女儿想不想在家也能练习打架子鼓。女儿眼睛睁得大大的:“”妈妈,难道你要给我买吗?”“只要女儿愿意打的话,妈妈很乐意。”小容认真地告诉她。“太好了!太好了!谢谢妈妈!”女儿高兴得手舞足蹈。
买回架子鼓后,请老师来安装好后,曾看到电视中的架子鼓手打鼓时打得那么专注、那么忘情、那么帅,我也去体验一下!没经过训练,打出来的节奏与声音,与自己头脑中想要呈现的两面相差十万八千里,女儿不一样,能熟练地打老师教过的那几首歌曲的节奏。音乐响起,女儿听着节奏,头一点一点的,双手抡着鼓棒,左右同时开打,脚还要踩踏敲鼓,呵呵,还真有乐队打架子鼓的范儿。
女儿拿我的手摸她 女儿暗示想和我做那事
六哥带着她的女儿来我家耍,他的女儿读四年级,也对这架子鼓产生了兴趣,随后就和另一朋友的女儿一起去报了名。女儿读小学一年级时,六一节文艺表演,他们三人当着全校四千多师生的面,在台上尽情地表演了架子鼓(张杰的《逆战》),舞动了全场,嗨翻了全场。
“妈妈!我感觉有一道题算错了!”女儿心情低落沮丧地说。
“不是刚刚考完吗?你和同学对答案了?”我担心地问。
“没有,就是有种直觉感觉是算错了。”女儿噘着小嘴说。
“不用担心了,没准答案是对的呢!”我安慰她说。
“可是万一是错的呢?”女儿不放心地说。
“唉,不要想了,不确定的事想它也解决不了问题,还让自己烦心,这件事翻篇了,不想它了!”我试图安慰她说。
“好吧!不想它了!”女儿稍稍有些释怀。
我开始做午饭,忙着炒菜蒸米饭。
“宝贝,快洗手吃饭了!你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我喊道。
女儿帮我把菜端到餐桌上,开始吃饭。
“妈妈,可是万一要是错了呢?老师说过了计算题不能错?”女儿又开始担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