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食水烟在我们国家已有几百年历史了,民间曾经有诗云:"黄铜船儿弯管杆,水藏肚里锅有眼。点火一吸咕噜响,韭叶芸香孔儿传″。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水烟的吸食过程。
在吸水烟时,烟锅的水箱加一半水,用媒纸边点边吸,水箱上部空间形成负压,致使烟丝在燃烧时,烟气从烟锅细孔下行,穿水而过,再经烟咀管吸入口中,这样可使烟气中的尼古丁得到水的充分过滤与净化,有效地防止了吸烟对人与体的损害,也使吸食者得到了放松与快慰!
水烟叶盛产于兰州,于明、清、民国至解放后,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兰州所生产的水烟色泽明亮,丝细条显,气味芳香,是水烟中的佳品。吸食水烟有耐寒、提气、顺气、防蚊等功效。由于兰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上乘的烟叶品质。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常依偎在坐在炕头的奶奶温暖而柔软的怀里,尽情地享受着奶奶的轻抚。坐在炕下那把楠木黑漆的官帽椅上的爷爷常常在吸食着水烟,并发岀"咕噜″"咕噜″的声音。老两口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曾祖父与曾祖母从前的那些事情,我似懂非懂地听着,觉得那是很遥远很遥远的过去。
有一次爷爷讲起了关于曾祖父与水烟的故事,我也认真地凑起耳朵听了起来!
那时候兰州,由于盛产上等烟叶,兰州城可谓商贾云集,也形成了一条由西向北的运输商贸通道,但是由于运输工具落后,且路途遥远,道路也是颠簸不平!商队在途中要经过古丝绸之路重要的商贸集镇泾阳县,在那里停留多日,针对分销后的烟叶,使用更结实的箱子进行分装后,再运往京城。
听爷爷讲起了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早年间,曾祖父在离家几百里路的泾阳县水烟行做大掌柜。我爷爷也是在那里长大的。
那时曾祖父就是主营制作包装水烟的木箱子。十多年后,由于烟叶的运输渠道改了线路,使水烟包装行的生意由兴盛转为败落了!曾祖父才携一家老小回到家乡置地,翻新祖屋了。
现在,我们家中还有大大小小十余只红色油漆的木箱子,做工还是蛮考究的!箱子的周边及四个角都包上了造型精巧的铜片,这几个结实而厚重的箱子,已传了五代人了,一直在使用着。
爷爷用的水烟锅也是曾祖父传下来的,经常放在奶奶房间黑漆柜桌的左边,桌子的中间摆放着一张很大的黑漆插屏镜,这可是奶奶的陪嫁之物。
插屏镜有两面用途,一面是可照人的镜子,上面画有凤戏牡丹的描金图案,另一面是像框,放着曾祖父的黑白画像,留着一撮山羊胡子的曾祖父,眉毛呈八字型,表情十分威严。他总是肃然无声地盯着我看,我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却怎么也躲不开那双严厉的眼神!
爷爷与奶奶不在家的时候,因为惧怕曾祖父的画像,我是不敢独自一个人呆在房间的。于是,趁奶奶低头做针线活,我偷偷地把插屏镜子上凤戏牡丹图案的那边反转过来,心中方觉安宁。
插屏镜的左右两边各放着黑漆媒纸筒与黄铜水烟锅,像两名忠于职守的门将,永远不变地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
记得有一年刚入夏,爷爷就在集市上买了好多把竹扇,奶奶用五颜六色的布条用浆子镶了边,又用针线缝好,这样加固后的扇子变得既美观又结实耐用了!
有一天,凡德叔叔来我家串门,看到了这些新买的竹扇,就让我找来了笔墨,给每把扇子上都写上了谜语与诗句,我清楚地记得,扇面上写上了这样的诗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等等,叔叔用毛笔写的是草书,那时候很多字我还认不全呢!但一个夏天过去了,这些诗句渐渐地被我背的滚瓜烂熟了!
我的这位叔叔可是村里的秀才,常常出口成章,据说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呢!他是爸爸的好友,所以也是家里的常客啦!
叔叔每次来我家坐定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那把黄铜的水烟锅,"咕噜""咕噜″吸食几锅水烟,在一旁的我,常常急切地等待叔叔给我讲起猜字迷,对对联的故事呢!所以,我很小就知道伦文叙、纪晓岚、李清照等古代才子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