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妈祖的史料
有关妈祖的史料,今所见之最早者为南宋高宗朝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碑记中谈及圣墩所供神像,有男有女,「独为女神人状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人立庙於本屿。」又南宋宁宗朝丁柏桂《顺济圣妃庙记》云:「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莆宁海有堆,元佑丙寅,夜现光气,还堆之人,一夕同梦曰:『我湄洲神女也,宜馆我。』於是有祠在圣堆。」宋代的这两则史料,都说妈祖是巫祝、神女,其神格属性,属於道教,和佛教无关。《元史.卷七十六.祭祀志五.名山大川忠臣义士之祠》云:「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一二六四至一二九四年),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祝文云:『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元人也是将妈祖归类为「名山大川」的神灵,称之为南海女神,列为祀典。《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伤字号》(台湾新文丰刊本第十九册)收录的《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是叙述天妃妈祖成道的相关经典。上述这些较早期的史料,都是将妈祖划归入道教神只中。妈祖故事被糁入佛教色教,应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见清.叶德辉重刻明刊本)说:
「妃,林姓,旧在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免身得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匕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如会稽吴望子、蒋子文事……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亦犹诞之日焉。自是往往见神於先後,人亦多见,其舆从侍女拟西王母云。」
宋元史料看不出妈祖与佛教有关
宋代、元代史料,看不出妈祖与佛教的任何关系,《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述天妃事,当是明世三教合一盛行下,所演化出来的。也可能受元世称妈祖为「南海女神」的影响,由「南海」而联想到观音。虽然《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糁进佛教之观世音,说天妃的母亲梦见观音送予优钵花,又说天妃「五岁能诵《观音经》」,似乎与佛教的观音,关系密切。但此观世音,以明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看来,又称为慈航道人,是被道教收编的佛教神只,已和佛教的观世音有别;明中叶以後小说中所见的观世音,都是玉皇大帝的手下属神,是道教化的神只。又,明.吴还初编《天妃娘妈传》(收录於《古代珍稀本小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和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编於明万历末的《天妃显圣录.天妃诞降本传》,其中所说天妃与观音的关系,也都可做如是观。再者,上述明中叶後的天妃传,虽也有妈祖敬拜观音之说,但所说的妈祖成道故事,或说由玄通道士授玄微秘法,窥井得符,遂灵通变化;或说「入瑶池见王母,转往南海得观音传法」「湄洲羽化为神后」,都是很典型的道教成道故事,而不是遵修佛教的四谛(证罗汉果)、十二因缘(证缘觉)、六度万行(证菩萨、佛)而悟道者;所得果位(女神、夫人、天妃、天后),亦和佛教果位说(佛、菩萨、缘觉、罗汉、三界天人)不同。因而妈祖神的属性,应是道教神,和佛教无涉。台湾研究妈祖的学者甚多,有的甚且仅据明中叶以後的史料,如《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说妈祖与观音之关系,而把妈祖归为佛教神,却不知明世的观音,已是道教化的观音(慈航道人),不是佛教观音;台湾民间道教庙所供的观音,亦皆是属於道教化的观音。由南宋及元世的史料,及妈祖的成道故事看,妈祖,其神格,应是纯粹的道教女神。且以今日大陆及港、台所见供祀妈祖的庙宇及祀仪来看,都是属於道教形式的宫庙与祭仪,和佛教的寺院及供祭法有极大差别。将妈祖视为佛教神只,显系误判,或是别有用心的做法。
妈祖庙的科仪
综归来说,从佛「寺」、道「庙」,祠堂外貌、神只衣著、封号及祭祀用品、科仪上看妈祖神格属性。妈祖的祠所,称为「宫」或「庙」,是道教庙宇的称呼;其建筑形式,也是道教庙宇的风格。妈祖的神像造型,是中土后妃形貌,而不是印度佛教佛、菩萨、缘觉、罗汉、飞天等造型。妈祖庙供奉的供品为线香、纸钱、三牲、清酒、祭品,庙中有给香客的平安符,庙与庙间有刈香(进香)互访、有绕境出巡、迎神赛会;这些都是道教的活动,和佛教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