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奇闻趣事

  妈祖的由来:妈祖,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他们不仅把她视爲航海保护神,而且作爲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在以福建爲中心的一些地区,处处可见妈祖庙和祭祀妈祖的活动,尤其是在台湾,妈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祭祀妈祖的妈祖庙多达五百余座。如果去福建、台湾等地旅游,你可一定得了解一点关于妈祖的常识。

妈祖

  妈祖

  妈祖的来历妈祖是民间林默娘的化身,林默娘爲福建莆田湄洲林愿的第六个女儿,生于宋建隆元年,出生后不闻其啼哭,因而取名爲林默,意爲沉默的女子。默娘自小表现出神异的功能,她读书能过目能诵,且能理解其含义。据史书记载,当她十几岁时有道家人士来往于她家看透病人与体内病情,加上能水旜别人的吉凶祸福,显得非常神异,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传说一天默娘正在织布,忽然眼前出现她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惨状,她于是掩面泣哭。过了一会儿果然有其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消息传来。由于她的特异功能,常爲渔民预报海上天气变化,使人们避过了台风等自然灾害。当地的渔民非常感激她,把她当作神女、龙女来崇敬。林默娘死于28岁那年,人们爲了纪念她,建造了祠庙奉祀,望她庇护渔民的安全。后来林默娘的“圣迹”四面,教授给她“玄微秘法”,学会了气功本领。由于她能运用特异功能,传开,渔民们亲切地称她爲“妈祖”。从夫人到妃、到天妃、到天后、到天上圣母,随著时代的推移,人们对她的崇拜愈加发展。妈祖庙在福建、台湾等地随处可见祀奉妈祖的妈祖庙。

  妈祖庙一般爲“前殿妈祖,后殿观音”,即在供奉妈祖的前正殿之后,隔羊一个天进,后面供奉观音的十八罗汉。台湾北港妈祖庙台湾北港妈祖庙是现在台湾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迁往台湾的,至今已有上百年曆史妈祖舞因爲妈祖文化的影响和传播,形成了许多与妈祖有关的习俗。

1.jpg

  妈祖

  每当重大节日或妈祖生日(农曆三月二十三日),人们要抬妈祖像出游,出游时,有特殊性别的规范、律谱,人们敲锣打鼓,由9个小孩执小旗,18个大人抬著棕桥。小孩、大人边走边舞,到了广场,便围著火堆起舞,叫做“摆棕舞”。

  作为天上圣母的水上保护神妈祖,深受闽江上游崇溪沿岸各港埠船工商贾的敬仰。崇溪是武夷山古代交通的主动脉。它又是闽江的上游,因此两岸居民多,村落密集,大都建有商埠,水运繁荣,舟楫往来频繁,崇阳溪畔的赤石,因其依托水运的优势而繁华,素有“小香港”之称。武夷山水运业的兴起,也沟通了与东南沿海妈祖信仰文化的交往。于是闽北内陆地区对妈祖的崇拜也随之兴起。在崇阳溪的两岸,留有妈祖文化的遗存。自从崇安信众亲往湄洲宗庙敬请妈祖分灵到星村、城村、赤石、下梅以来,武夷山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对妈祖神的供奉。如城村的淮溪首济古渡,就建有妈祖庙。解放前遭受贬毁时,城村的林氏却利用自己的林氏家祠,把妈祖香炉移入祠内,城村林氏敬奉自己先祖林孝女,保护了妈祖香火的延续。坐落在崇溪畔的赤石古镇,妈祖庙建筑宏阔,解放前一度改为林孝女祠。茶市古镇下梅,因梅溪水路与崇溪沟通,来往茶商货舣,都得从梅溪出入。《崇安县文史资料》载:“其时(清乾隆年间)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汇集于茶市下梅的茶叶,就是通过梅溪进入崇溪,再入闽江,直达福州海港。

  下梅村村民在当溪里举行民俗活动,装扮成妈祖出巡游玩。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