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铭古位于恩平市锦江河上游的大田镇石围口,曾是恩平八景之一。山上有摩崖石刻、北帝石鼓等古迹。
【石山铭古】
摩崖石刻是恩平发现最古老的石刻,记录了元代至正年间,江南布证使(一说肇庆通判)吴元良奉旨对大田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镇压的内容。事后,当时的恩平儒学正郑文将此事写成文字,在石山脚下的一块巨石上勒石刻字详细记载,名曰《大田峒摩崖平瑶记》,全文756字,于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年)刻成,历600余年风雨沧桑。石山铭古是研究恩平少数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1989年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小编登上石山,近距离欣赏摩崖石刻。眼前的摩崖石刻长宽都约为1.6米,以云纹为框,字体为宋楷字,书法苍劲有力,可惜经过几个朝代的风雨剥蚀及动物的摩擦,字迹多已模糊不清,文字难以辨认。
据史料记载,元代至正年间,恩平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事件:江南布证使(一说肇庆通判)吴元良奉旨对大田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平乱”,杀害了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事后,当时的恩平儒学正郑文将此事写成文字,刻在石山脚下的一块巨石上,名曰《大田峒摩崖平瑶记》。《大田洞摩崖平瑶记》全文共756字,长宽都约为1.6米,以云纹为框,字体为宋楷字,48行,每行16字,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年)刻成,是研究恩平少数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编了解到,元朝时期恩平瑶山的瑶族同胞约有3000多人,占当时恩平人的20%,这些恩平瑶民出于民族矛盾,与当时的朝廷官兵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斗争。斗争一直持续到明朝,官兵镇压瑶民事件先后有13次,在嘉靖年间就有9次。朝廷使用了军事征剿、驻兵戍守、同化招安等手段,几百年后,瑶族同胞还是在恩平消失了。
欣赏完摩崖石刻,小编一登石山,山道上、溪边满地都是鸭蛋大的鹅卵石。
沿着台阶逐级而上,你会发现,这里的岩石虽没有过多的棱角,但也不乏沧桑多变之美。它们有的像刚进门的羞涩新妇,有的像坐在山上抽烟的老翁,有的像骏马扬蹄,有的像仙人骑鹤,有的像寿星献果,有的像飞鸟呈祥,有的像犀牛望月,真是千奇百怪,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