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全文如下:
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多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原因主要为家庭误食。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性成分复杂。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为预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特进行以下消费提示。
1、消费者不要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蘑菇。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广,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我国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有毒蘑菇有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对于野生蘑菇,目前尚未形成消费者可以用来鉴别其是否有毒的简易科学方法,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同时,也不要轻易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吃完蘑菇后如感不适,包括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筒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灌肠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余蘑菇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并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
2、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不认识的蘑菇应做到“三不”,即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由于有毒蘑菇与普通蘑菇很难鉴别,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所谓经验并非科学可靠,以致时常发生“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对于不认识的蘑菇,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确保所加工、经营的磨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