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湾滨海新区沙盘。张奕维摄
潮起银湖湾,筑梦大湾区。银湖湾滨海新区,位于新会区崖门镇南部,是江门对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战略的主战场,计划打造成为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和循环经济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和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滨海新区。日前,银湖湾滨海新区首批8项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从现代产业布局与城市化进程等方面迅速突破,拉开滨海新区发展大幕。
今起,本报推出“潮起银湖湾”系列报道,从战略意义、规划定为、基础设施、项目展示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发展,敬请垂注。
走进新会银湖湾,如诗如画的景色深处,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总投资120亿元的碧海银湖项目和总投资20.5亿元的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创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大型的工程车来回穿梭,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从这里出发,银湖湾滨海新区正在崛起,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精准衔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通江达海的交通环境、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凭借众多“先天优势”,银湖湾滨海新区从“诞生”起就是一座魅力四射的新城,是江门对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战略的主战场,正朝着粤港澳合作新平台、创新示范区和区域增长极三大目标前进。
从这里出发,新会这艘“巨轮”乘借着“双区驱动”战略的东风,扬帆起航、向海而兴。
新起点
江门对接“双区驱动”战略的主战场
“银湖湾滨海新区位于新会区东南部,控制区面积约340平方公里,包括崖门、古井、沙堆三个镇的部分区域。眼前的银湖湾围垦区正是这个新区的核心区域。”站在银湖湾片区,新会经济开发区當工委副书记黄沃全介绍道。
银湖湾的前身是新会围垦,50年前,这里是被称为“鬼咒角”的荒凉之地。银湖湾滨海新城从无到有的变化,从1969年开始。
“1969年,当时的新会县证府决定在这里围海造田,向荒滩要粮食。”原银湖湾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容扫他回忆说,1969年至1971年期间,先后有4000多名民兵到银湖湾围垦,没有先进的工具,只靠锄头、扁担、铁锤、滑泥板等原始工具,新会人硬是将沧海变成了良田。
50年来,新会人凭借“踏平崖海千重浪,誓将荒滩变良田”的“围垦精神”,推动银湖湾实现了从荒芜走向繁荣的变化。“今天这个景象,过去不敢想象,如今充满期待。我坚信这里将越变越好!”看着眼前银湖湾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容扫他十分兴奋、期待。
变化其实才刚刚开始!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2019年7月,省委、省证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银湖湾滨海新区刚好位于“一核”和“一带”的共振区域,战略地位尤为特殊;
2019年6月,江门市委印发《关于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深化探索与澳门共建粤澳新型合作平台,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