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第一件事情?
记:对,下牛棚做调查研究?
牛:是这样,12月27日晚从台湾经香港直飞安徽。头一步整个思路是了解情况,因为以前接触的都是别人口头或文字介绍。天没亮时先听,天亮了再出去转、看。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再进一步感觉。大至蒙城的县域整体规划和世界接轨的,小至旧的发不出工资的小型企业的复活,到老百姓兜里能存点钱得点实惠,总之,务虚的要,务实的也要,整体的要,局部的要,今天的要,长远的要,战略的要,局部的要,都要。整体来说要和世界接轨的东西,但那毕竟比较慢,老百姓要凝聚的话必须解决眼下的问题,反正二者要兼顾。还是要打“牛牌”,做足“牛”的文章。要不然是名不正言不顺啊。
记:再请问您一个尖锐的问题。有人坚持认为,您当不好这个“牛县令”,因为有《名人》杂志的阴影在,您怎么看?
牛: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存在问题,因为我如果计较或者想得太多的话,也没有多大必要。因为这心里要是想着老百姓,真说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话,或者说我作为“笑”的使者吧,甭管是相声摄影、出版都是为大家送去欢乐。我觉得这次我同样是肩负这样一个任务,就是为大家送欢乐的,我想我一去,大伙看着我从外头往里头乐,如果过一段时间,大伙的腰包能鼓起来的话,他会从里头往外乐,他还是乐。我别把自个儿弄得太……什么,真是跟当官似的啦。如果老百姓的兜儿鼓起来了,这我当然高兴啦,这是咱的初衷。如果不行,不行,恐怕大伙也能从我身上吸取总结点经验教训,这路不通还是这种方式不行,还是牛群不行,我觉得都有用。不管怎么说,我觉着只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这就不叫这个问题。你接着问。
记:一年之中,您会在蒙城呆多长时间?
牛:一年365天,也可能我呆365天,说明我真是深入蒙城县了。
记:有人说您吃不了那个苦。
牛:也有可能1年365天我一天都不呆,最后的结果啊,老百姓能富起来,走向小康,能够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那不就更有本事了吗?我不能拿时间来划分,在这个县是为这个县做事、离开这个县,在全国全世界跑实际上心里记着的还是这个县,做的事也是为了这个县。
记:在北京做出版社副总编副社长,在安徽蒙城做县令,怎么兼顾?
牛:我想,别的甭说,现代出版社的社长吴江江让我带着价值114万元的图书过去,这恐怕我要是不在现代出版社,这份嫁妆我不能带不过去。这就充分说明,出版社的优势我可以让它发挥到蒙城县,县里的很多优势也可以发挥到出版社,可以联手干,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我觉得这都是好事,有好的选题我们出版社可以出,在办公室在县里也可以考虑出版社的选题、发行。坐在出版社,我自然也会想到很多有关我们县发展的书籍、信息。
记:两年的“任期”届满后,您将做何选择?
牛:不知道,也许又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记:这些年来,您介入了很多领域,从文艺界到拍广告,玩摄影,办杂志,出书搞出版,再到今天带了引号的从证,为什么涉足这么多领域呢?是身不由己……还是……?
牛:不是,我觉着还是和性格有关系,我不知道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而言,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能找到的话,我想对谁都有一定启发。因为一辈子干一件事非常精彩是件好事,一辈子能干很多事也能干得比较好,我觉得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