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沈阳机床智能云制造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筑规划面积13692平方米,项目计划设立智能机床协同制造、区域设备融资租赁总部、区域“智能云制造”大数据及华南培训四大中心,创新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O2O制造新模式,打造生产制造新生态链。项目预期5年之内将聚集智能装备产能达到3000台以上,初步实现工业制造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争取成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智能制造工程样本。高新区當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对这些项目寄予厚望:“其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是高新区(江海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将提升辖区工业综合竞争力。”
予民以利计划新增3所小学提供约5400个学位
打开集中开工的27个重点项目清单,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高新区(江海区)“民生地图”:从黑臭水体整治到学校、文体艺术中心、规划展览馆建设……将为市民打造净亮绿美、便民利民的宜居环境。
去年,“三二一”工程作为书记工程被列入江海区证府工作报告。经过充分调研,该区制定了《江海区落实“三二一”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今年,天鹅湾小学顺利完成交钥匙工程,外海实验小学、礼乐朗晴小学和江南东海小学三所公办小学规划建设顺利启动,并计划于2018年9月招生开学,三所学校设班120个,将提供学位约5400个。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汤惠红表示:“这些学校建成后不但能有效解决全区学位紧张的问题,还可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正积极通过PPP融资大力推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确保2018年前完成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深入发掘辖区百年工业历史文化,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留存百年工业遗址,建设南岸印迹工业遗址公园,打造“品江门百年厂韵,赏工业遗址新生”的典范。
夯基固本剑指基础设施“短板”坚持“产城融合”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道路交通、土地、人力等资源成为高新区(江海区)高速发展的瓶颈要素。未来,高新区(江海区)将携手华夏幸福共同打造高新产业新城,着眼基础设施“短板”,围绕着核心区首开区,建设包括参照深圳深南大道建设的城市景观大道南山路、云沁路(含横跨桥)等各支线道路在内的5项基础设施项目;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围绕完善城市配套,推动明泰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
作为江门高新产业新城的主要干道,南山路的建设将对标深南大道,拉开城市格局,接通广中江、中江、江珠高速,打通对外、对内交通,满足城市总体布局需要。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1亿元,将于2019年底完工。此外,云沁路(含横跨桥)、产业支路、景观支路、龙湖路、馆前路也将匹配辖区产业、城市配套等布局规划,逐一建成通车。其中,云沁路为2017年辖区主要参观动线,将以平桥方式跨过马鬃沙河,预计于年内完工。
“实践证明,推动经济增长,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高新区(江海区)将乘着国家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在全区掀起抓项目、服务项目的建设热潮,把推进项目建设转化为贯彻落实习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积极行动;勇于开拓、扎实工作,狠抓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以项目为引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彭章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