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指纹、刷脸……今后这一行为除了能打开家里的大门,还能领取养老金。
从7月起,江门已逐步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认证方式将使用“高科技”: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通过采集人脸、指纹、指静脉,就能完成生物特征建模和今年待遇资格认证。
资格认证是领取城乡居保的重要前提,能确保养老金不受损失,防止骗领、冒领养老金等问题发生。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资格认证模式,生物特征采集成为今年资格认证的主要方式,将得到大力推广。而原来传统的现场认证、上门认证、异地认证、批量认证等资格认证方式也会继续保留。
目前,省已按计划部署调试生物特征采集的设备,预计9月将落实到全市各镇(街)使用。届时,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可就近到城乡居保基层经办服务机构进行生物特征采集建模。建模成功后,待遇领取人员在有效期内可到经办服务机构随时进行资格认证,且只需其中1种生物特征就能认证通过。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APP人脸识别等认证终端进行远程认证,实现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完成认证。
对行动不便的特定人员,市社保局提供免费上门服务,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项上门服务并不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服务,今年的服务对象得到扩展,包括:第一类服务对象为各市(区)100岁以上的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第二类服务对象为各市(区)80岁以上患有恶性肿瘤、冠心病、精神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帕金森病等特定病种的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