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江门将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8年,江门将推进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基层农村、城镇社区倾斜,完善市、县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奖补力度,重点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实现全覆盖。
另一方面,江门将要擦亮文化惠民品牌。2018年,江门将继续开展“快乐文艺小分队”广场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推进文化惠民,实行送戏“五进工程”(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完成送戏活动300场。
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创作质量
周惠红指出,江门要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紧扣市委中心工作,以及江门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来策划选题。抓好文艺人才培养,要继续实施文化名家和名家工作室的评选工作,在各个领域都要树立领军人物,加强艺德教育。
对此,江门将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挖掘侨乡文化特色题材,推出一批反映改革开放成就和江门经济社会生活新变化的现实题材文艺原创作品。评选和组织作品参加省艺术花会。
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成效
2017年,江门坚持发掘、保护、宣传相结合,坚持打造世遗侨都文化,打响“江门侨都”品牌。积极推进省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申报工作,营造浓厚的侨文化氛围。
2018年,这些工作将得到提升。江门将继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完成《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完成海丝申遗相关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作;承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