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近两年,不少江企都意识到电池单体成组制造、新体系电池的巨大发展空间,纷纷通过资本市场抢先布局。在新能源电池上游领域,近年来道氏技术先后入股湖南金富力、广东加纳和青岛昊鑫等上下游企业,补上该企业正极材料、石墨负极等领域的短板。科恒股份则于今年初发出公告,拟通过参股宁波源纵,实现对天津茂联的投资,后者主营业务包含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材料钴、镍等。

  值得警惕的是,江门现有新能源电池企业的资本动作虽然不少,但近两年来屡屡出现投资外溢的现象。例如,科恒实业在清远英德投资30亿,上马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荣炭电子的石墨负极材料扩产项目落地到江西省;道氏技术入股三元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和石墨负极材料的投资均在江门市外。

  对此,晋琳琳认为,江门在摩托车、汽车零配件等领域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吸引更多新能源电池相关制造企业到江门投资。他建议,江门部分关键材料龙头企业已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厂商的战略合作目标,接下来可吸引上游动力电池优质企业落户,打造新能源电池制造生产基地,以成熟的产业链留住本土企业。

  目前,华南地区是我国锂电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但大多锂电企业集中于深圳、东莞等地。近年来,上述地区的土地、人力等成本不断上涨,新能源电池产业向外辐射的趋势明显。“江门市应以此为契机,以本地区要素资源禀赋为基础,主动对接和承接这些地区锂电池产业转移,完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晋琳琳说。

  未来

  打造新能源电池制造装备产业

  目前,不少江门电池企业集中于传统的镍氢、镍镉电池制造领域,由于这些传统电池产品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所以企业转型升级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新能源电池产业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人才和资金的要求都较高。而江门除五邑大学外,缺乏高端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新能源电池人才培育和引进、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江门电池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并不算快。为此,《方案》提出,江门要依托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优势,向新能源电池高端制造装备产业链延伸,培育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新增长点。

  晋琳琳认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提出,珠西城市要将汽车制造和新能源装备等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具体到江门,该市此前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重卡和商用车、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在关键材料生产和整车制造等新能源电池上下游产业渐趋齐备的背景下,江门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尤其是新能源电池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江门不少本土电池企业纷纷尝试涉足电池装备制造领域。以科恒股份为例,作为国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该公司近两年通过并购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切入了锂离子电池涂布装备领域。

  此外,科恒股份去年以来还计划收购国内知名的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专业制造商——万家设备,打通前端锂电设备产业链,形成“材料+设备”双龙头业务格局。记者了解到,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收购并没有成功,但科恒股份不排除继续收购合适的新能源电池装备企业的可能性。

  除了传统电池生产企业加快转型,江门还通过加大电池装备生产企业的引进力度,希望加快形成新能源电池的装备产业集群。“我们现在生产的高端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生产设备高达15款,这些设备普遍具备模块化、全自动、无污染、高效率等优势。”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行证中心经理马润鹏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为中航锂电、珠海银隆、欣旺达等国内排名靠前的锂电企业提供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未来3年的产值预计将突破15亿元。

  “下个月我们将完成首批订单,向客户交付400辆新能源商务车。”吴杰民说,作为新能源电池的下游整车生产企业,该公司原计划今年生产3000辆新能源商务车,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的产能也快速提升,年计划生产车辆已上调至1万辆。“到2020年,我们的最高产能将达到6万辆。”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