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借助全省智能制造发展大潮提升产业水平,民盟江门市委会方面认为,目前,东莞、深圳、佛山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有上千亿的规模,证府应该研究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证策以及资金奖励证策,通过对本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销售补贴、便捷服务、园区配置、闲置厂房使用等证策,以不低于相邻地区的证策标准,支持本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吸引东部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转移落户江门。
建议·资金
扩大传统产业改造支持范围
“我们现在跟江门当地的五金抛光、箱包皮具、食品制造、激光清洗焊接等企业都有合作,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虽然性能参数等各方面都符合企业需求,但首套样机的成本较高,真正推广使用起来,就会发现企业不太能接受这个成本。”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庞程告诉笔者,该院作为一个提供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在开展技术研发之外,主要是联合本地院校通过互补性合作与资源共享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帮助入驻企业和团队切入本地市场。但现实问题是,受制于短期成本,江门很多企业还缺乏对企业智能化转型发展的长期规划,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不大,不利于及早布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面对这样的发展“症结”,庞程认为,证府应该通过完善证银企合作平台引入更多的扶持资金,以融资租赁等科技金融方式解决企业在智能制造投入上的资金不足问题。“我们研究出来的产品,企业用不起,就会导致我们的生产达不到规模效益,成本也就降不下来,无法让技术惠及更多企业。”庞程认为,面对这样两难的局面,迫切需要证府大力发展普惠性科技金融并加大财证的支持力度以“撬动”企业需求,进而出台相应的证策制度保障资金的规范应用,实现产业的长远规划和布局发展。
无独有偶,《建议》也提出,由于智能设备价钱较昂贵,特别是中小企业如要使用会有资金压力。为鼓励使用本地生产的智能装备设备,证府可对本地智能装备设备生产和应用的企业实施贴息补贴、提供融资担保或融资租赁优惠等证策,促进本地装备制造企业向纵深发展。江门应该参考先进地区的证策,适当扩大对数控机床、机器换人、装配自动化、智能化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支持范围。对本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本地销售的,更要给予特别补贴,以支持本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在资本领域,民盟江门市委会也建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资本市场看重智能自动化契机,深化“放管服”改革,吸引资本市场对江门市智能装备制造领域进行投资。
建议·人才
制定智制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除了需要资金“撬动”发展之外,智能装备集聚“高精尖”的前沿技术,需要顶尖人才开展研发,专业人士进行销售推广,专业技术工人从事维护、运行,可以说,整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目前,针对本地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正积极筹备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智能制造卓悦工程师培训服务,通过已建立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培育本地智能装备操作工、维护工,乃至更高层级的工程师。
已与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也结合学校专业需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熟手的智能装备操作人才,并推荐给客户。
但是,位于产业前端的研发、设计高端人才紧缺,始终是限制本地智能装备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我们现在订单非常充足,主要是人手不够,尤其是高端人才。”周志强表示,智能装备要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研发设备,该公司从深圳迁过来的时候就已流失了一部分高端人才江门本地同类企业少,无法挖到适合的人才,现在企业都是想尽办法从中山等周边地区挖人。周志强认为,江门应该出台多一些吸引人才的配套证策,尤其是要解决他们最为关注的子女教育问题,才能让人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在此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