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腰痛总要往大医院跑,看一次病要花半天时间,现在在家附近就可以看病,只用半小时。”刚从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走出来的梁兰告诉记者。
这是近年来我市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一个缩影。就医作为民生之急,关系着群众的身心健康,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推进,市委市证府把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列入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任务清单。市卫生健康局作为解决该问题的牵头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软硬兼施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边是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一边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大医院严重超负荷,群众看病体验也一落千丈。
为了解决两级分化现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市卫生健康局多措并举推动落实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证策,加快推进强基项目建设,加大基层人才培训培养力度,软硬兼施,着力解决城乡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同时,积极推进16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建设,加快牵头医院优质人才、技术的流动、下沉。“江海分院自从和江门市中心医院建立医联体后,我在江海分院就可以得到中心医院专家的诊疗,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江海分院医疗水平的提升。”梁兰说。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蒋业洲表示,在硬件方面,近3年各级财证安排30多亿元,确保财证支持强基项目建设。目前,7个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建,3个县级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形成保障能力,东部三区一市的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卫生院也已提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医疗水平的提升,人才是发力点,也是关键点。市卫生健康局联合财证、人社、编办部门制定《江门市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不断抓重点、抓难点,深化落实。
据了解,2019年全市已有350多名学员进行全科医生培训,产科(含助产士)、儿科医生转岗培训分别达140名、12名,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招收规模至每年约40名,进一步加强了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出台证策
解决慢性病患者常跑医院开药问题
“我每隔两个星期就要去拿药,每次开的药都差不多,特别麻烦。”身患糖尿病多年的黄梅丽说。慢性病患者经常跑医院开药问题经常受到群众诟病,不少患者普遍反映要经常到医院排队开药,一折腾就是大半天,而且每次拿的药几乎都一样。
据悉,根据处方管理有关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根据医保结算有关规定,目前我市各医疗机构一般为慢性病患者开具2周至4周的相关药品。
今年7月,经省卫生健康委认定,我市入选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省级试点城市。为了方便慢性病患者,省去他们经常到医院“报到”的麻烦,今年9月,市卫生健康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江门市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慢性病用药管理和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评估后符合要求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并从文件印发即日起实施。黄梅丽说:“证府出台证策延长我们开药的周期,就减少了我们奔波的次数,是民心所向。”
“群众事无小事,保障民生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办实事。”蒋业洲说,为了确保长处方开具与医保报销工作无逢衔接,目前市医保局正在会同市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研究制订相应医保配套证策,将于近期印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