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补断点通堵点,是江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必须要抓好的“着力点”。
近日,江门市工信局印发了《关于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四大工作目标,提出十项工作措施,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融通发展,推进我市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复工达产。
建立企业需求清单精准施策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科技强链、招商补链、服务稳链的形式,抓实抓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据该负责人介绍,《方案》主要面向的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以及半导体、金属制品、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防疫物资生产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小微企业。
“通过实施《方案》,我们将实现推动产业链贯通循环、提升产业链市场份额、提高企业产能恢复率、推动全行业互联互通的工作目标。”该负责人说。而这其中,梳理重点企业上下游企业名录和需求清单,打通人流和物流堵点是第一步。
记者了解到,以“5+N”产业为目标,市工信局将牵头联合各市(区)证府梳理各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指导重点企业梳理核心配套企业名录。
“围绕重点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我们将指导各企业梳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紧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别建立问题需求清单。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压实各级证府和相关责任单位的责任,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及需求。”该负责人说。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精准施策是关键。
根据需求清单,我市将全面开展新一轮“暖企”行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核心难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实施重点企业高质量倍增计划,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并大力推进“小升规”,实现协同培育大中小微企业。
特别是在总部经济发展中,自《江门市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实施以来,我市已认定了两批共20家总部企业。被认定企业将获得认定奖、落户奖、经营贡献奖、领军企业奖等资金奖补,以及人才、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证策支持。
“各级证府出台的优惠证策和帮扶措施,创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国江希望,证府继续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鼓励抱团发展发力“新基建”
“江门要大胆创新,选择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实行证策倾斜支持,促进迅速成长。”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爱平曾建议,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进入重点行业产业链,开展企业间深度合作等。
企业的呼声得到了《方案》的回应。
《方案》提出,我市将建立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鼓励产业建设行业协会并发挥作用,积极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通过相互采购、配套集成、抱团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同时,我市还将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包括,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平台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聚集,让创新链提升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