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丹灶河旧桥重建完成,江侨路(江沙路—江门大道)改造工程全面建成通车。
近日,由中电建路桥集团承建的江侨路(江沙路—江门大道)改造工程丹灶河旧桥重建完成,标志着该工程全面建成通车。经过升级改造的江侨路焕然一新,铺满沥青的道路宽敞平坦,来往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繁华。江侨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是区域对外的重要联络通道和东西向主要交通发展轴。改造完成后,该路段由原来的双向4车道升级为“主道双向8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达80米,大幅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交通运行效率,提高居民出行的通达性和便捷性,畅通城市道路“神经末梢”。
据了解,江侨路(江沙路—江门大道)改造工程自2017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期间,虽然受到雨季、征地拆迁、高压线缆迁改、自来水迁改、村民阻工、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但施工人员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姿态迎难而上,实现项目建设一个又一个突破。2019年6月26日,完成丹灶河以西段主线双向8车道通车;2019年12月31日,丹灶河中桥右幅外侧桥梁及右幅辅道通车;2020年1月10日,丹灶河中桥左幅外侧桥梁及左幅辅道通车;2020年1月16日,丹灶河旧桥拆除完成;2020年6月28日,丹灶河旧桥重建完成。
承载民生
联通民心便民行
江侨路(江沙路—江门大道)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改造工程”)西起江门大道,东至江沙路交叉口,路线总长1120米,为市区重要的城市主干路。原先为双向4车道,车流量大,每逢高峰期便出现拥堵现象,加上排水设施不完善,路面时常水浸,因此我市决定对江侨路进行扩建,采用“主道双向8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技术标准,具体建设范围包括项目范围内的道路、桥梁、交通、排水、照明、综合管线、消防给水及附属设施工程等。
其中,丹灶河旧桥改造是整个江侨路改造工程的“重头戏”,是制约该项目竣工的关键因素。“丹灶河旧桥改造需要对南侧10kv和110kv群阳线迁改。但高压线关系到市区大面积供电,且线路迁改牵涉多部门,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丹灶河原本经过桥梁底下时,有约10米的弯曲度,为配合施工建设,需把河道取直,并做好相应疏浚工作。此外,在进行桩基下部结构施工的时候,要占大概三分之二的河道,河道最窄会压缩到仅有3.5米,如何保证河流的通畅,也是一大难点。”江侨路项目部當支部书记梁丹分析说。
面对困难,梁丹等建设者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加大沟通协调力度,与有关部门研究迁改方案,加快推动高压电线群迁改;另一方面,通过交通疏导对丹灶河旧桥进行改造,先对辅道进行施工,再把旧桥拆除,建设新桥。同时,在丹灶河原有的河面基础上,加埋管道,增大流水面积,保证桥梁的泄洪能力。
“我叫梁丹,碰上丹灶河旧桥这座‘本命桥’便是缘分,而且自己也更有干劲把它修好。”梁丹表示,为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哪怕是在雨季期间,他们一如既往抢抓工期,不放过任何一天能够施工的机会,有时挑灯夜战,加班加点施工。最高峰时,一天有两百余名工人同时作业。
市证道路,旨在为民修路办实事,联通民心便民行。一开始,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对丹灶小学学生上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该工程项目部快速响应,在丹灶小学正门前修筑人行通道供学生上学使用。另外,丹灶小学后门的道路与江侨路垂直相交,十字路口车辆繁忙,江侨路项目部便与交管部门联合对路口进行管控,增加临时红绿灯,并在早晚高峰期间安排安全人员协助指挥现场交通,加强安全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