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需要组织、经费、配套设施等多方面支持和保障。
根据《关于推进江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意见》,江门市成立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民证局、市财证局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运作和考评工作,各市(区)、各乡镇中小学均成立领导小组,凝聚组织力量。
另一方面,师资和资金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发展的一大“瓶颈”。从2015年起,江门市将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转经费纳入市本级财证预算,截至目前,投入逾500万元,各市(区)、镇级财证结合实际,至少按照1:1:1的比例配套运转经费,用于修缮装备和运转补助。各市(区)广泛发动各级文明单位、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结对帮扶,通过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市(区)乡村学校少年宫还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配齐活动设施,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配套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每个社区均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扎根侨乡文化
开拓本土特色课程
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江门,孕育了无数名人杰士,拥有多彩绚烂的特色本土文化。江门市致力于发挥“侨乡特色”和江门名人效应,将地方自然、人文素材融入学校少年宫项目设计中。
荷塘纱龙是蓬江区的非遗项目之一,已成为蓬江区一张靓丽的名片。蓬江区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过程中,将荷塘纱龙与少年宫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手工、绘画等课程中学会融入纱龙文化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非遗“助推器”。
恩平市走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冯如,恩平市冯如纪念中学发挥“飞人”的名人效应,打造以航模为特色的品牌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手制造出一架架航模飞机。恩平市冯如纪念中学团委书记马瑞辰表示,学生们对航模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一轮又一轮的试飞中放飞了梦想。“学生参加少年宫航模课程,充实了他们的课余时间,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促进了身心发展。”马瑞辰说。
鹤山市古劳镇是咏春始祖梁赞的故乡,咏春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鹤山市古劳镇龙溪小学扎根本土咏春文化,开设咏春拳课程。在日前举行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教育成果文艺汇演上,表演咏春拳的孩子们扎稳马步,拳拳到位,手法步伐有板有眼,引发台下阵阵掌声。古颖恩今年读五年级,是咏春拳表演成员之一,她表示:“上学时,早上和中午时段,我们都会进行咏春训练,有些动作很难,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标准要求。”问及为何选择学习咏春时,她说:“咏春文化是古劳的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我有必要学好咏春拳,将它传承下去。”
让学生学习纱龙文化、制作航模、学习咏春拳……是江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部分缩影,各地乡村学校少年宫正结合学校实际,深挖本土资源,开展有特色、有内涵、有新意的活动课程,总体呈现出“古今兼具、中西合璧、文武双全”的特点,形成“一镇一名宫,一校一特色”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