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a href=http://www.kmmxsc.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江门</a>站已进入初步验收阶段。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进入初步验收阶段。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一座高铁交通枢纽改变一座城市发展中心。”高铁时代下,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关键节点的江门,正在凸显其枢纽门户城市的价值与地位。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即将开通运营,作为广东第四大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不仅填补了珠西缺乏大型交通枢纽的空白,更将进一步激发江门发展潜能,改写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地理格局。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角度扫描江门站的设计特色、设施功能和智慧服务,全视野观察分析江门站开通运营为江门城市发展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敬请读者关注!

  □江门日报记者毕松杰

  记者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进入初步验收阶段。这也意味着,江门站“见面”在即。对此,记者昨日实地“探营”,过了一把“旅客瘾”。

  “江门站及其配套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约33万平方米,站场立体结构分为高架层、地面层和地下层,布局了候车大厅、集疏运匝道系统、旅客集散广场、长途和公交车站场、停钞敗、市证配套设施等众多空间区域。”铁四院EPC总承包江门站配套工程项目部副总经理李占生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江门站主体站房基本装修完毕,清洁队伍开始进场打扫,检票仪器、旅客服务台、电子显示大屏等设施设备都已就位,“颜容”渐显。为了让广大市民朋友对江门站有更直观、清晰的了解,记者对以上区域进行了深入走访,了解各层结构的功能和定为,以“3D视角”带你看江门站。

  高架层

  落客、购票及候车

  从今州路一路向东,尽头便是拔地而起的江门站。南北侧各有一座人行天桥横跨江门大道与江门站地面层相连。江门大道上方布置集疏运匝道,连接江门站各功能区和江门大道,呈南北走向,共计7条。

  经江门大道辅道南侧向上驶入集疏运匝道,便来到落客平台处,车道规模扩到六车道,宽约25米,未来车流在这里将采取即下即走方式。与落客平台相连接的便是江门站高架层,主要由铝板幕墙、玻璃幕墙、金属屋面等构成。正前方融合“生命之树小鸟天堂”的形象特点进行装修深化,以钢结构构成树状编织筒,划分出进站大厅区域。

  进站大厅两侧各设置售票大厅和旅客服务区域。记者在现场看到,售票大厅装修基本完工,自动售票机、售票窗口、电子显示屏都已安装到位。同时上方外立面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手法强调横向张力,结合“生命之树”的入口形象,给建筑标志性的特征,突出江门特色。此外,两旁已启动建设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江门站配套功能。

  经由进站大厅步入高架候车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铺满整个候车室天花板的树叶形状吊顶,穿孔铝板疏密渐变,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辅助以磨光花岗岩地板砖,主色调以灰白为主,简洁大方。“高架候车室面宽100米,进深约250米,最多能同时容纳4000人,南北侧各设计8个站台通道,卫生间、饮水间、母婴室等功能室穿插其中。”中铁建工集团江门站项目经理王敏帅介绍,高架候车室南北两侧上方还设计了商业夹层,配套休闲、娱乐、餐饮、游客服务等区域功能。

  地面层

  旅客集散、长途汽车站及公交站

  高架层以下至江门大道地面之间为地面层,高度约为9米,包含了站台、旅客集散广场、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等重要功能区域。

  根据规划,江门站建设8站台20线。为方便旅客雨天乘车,站台建设了防雨棚,柱子、地板、天花也采用对接设计,视觉上营造了错落有致的整齐之美。受运营中的江湛铁路影响,目前站台暂时封闭。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