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通过体验活动,不少市民成为“江门站通”。

  自2018年7月10日全面动工以来,历经800多个日夜的“培育”,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下简称“江门站”)在一片泥泞上拔地而起。目前,项目已经迈进最后收尾阶段,即将对外开通运营。

  然而,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这座“家门口”的综合交通枢纽还是陌生的。江门站地点在哪,长什么样子,里面有什么设施设备……这些,都得打上问号。

  对此,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协办,江门日报新时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设成果体验日活动,组织超过500名代表分六期深入江门站。其中,首期在直播江门APP图文直播,“曝光”站内最新“容颜”,助力广大市民提前成为“江门站通”。

  昨日,该活动落下帷幕,市民区贤贞连连给予点赞:“我是通过江门日报微信公众号上报名的,这次活动给关心江门站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亲身体验这座我们期待已久的综合交通枢纽的澎湃活力。”

  “综合交通枢纽”名副其实

  据了解,每一期代表团都有不同的“标签”,当中有普通的市民代表,有虽已退休但仍心系侨乡发展的老人,有在本土高校就读的学子,有仍处启蒙教育的“小记者”,有看好江门站未来发展的旅游从业者……

  在体验过程中,每一期的代表团模拟未来“旅客”出行方式,经匝道来到江门站高架落客平台。一下车,宏伟、壮观的“生命之树”首先映入眼帘,其划分出进站大厅区域,重现巴金笔下独木成林、万鸟齐栖的百年古榕树造型。从这一刻起,代表团成员的手机相机就几乎没“歇”过。

  在“生命之树”内部,代表团成员异口同声惊叹其中的明亮和通透。据了解,此处采用吊顶棱形透光膜,让阳光洒落在白色外漆的“枝条”上,形成错落有致、富有流动感的光影。采光膜正对应的地板位置增加满屏凤凰图腾设计,象征着江门站不仅筑巢,还将引来凤栖。

  走进高架候车室,迎面而来的是连片修长的树叶形状吊顶,交错的流线设计层次感十足,四周采用铝板与玻璃组合幕墙,通透、大气,辅以磨光花岗岩地板砖,主色调以灰白为主,简洁大方。

  市民刘碧玉在微信朋友圈上这样写道:“江门站,我来啦!”配图是她精心挑选的“九宫格”。“没过一会,就有好多人给我点赞,留言说好漂亮,也都想来好好看一看……”刘碧玉说。

  市民郑钟光发自内心感慨地说:“以前都是透过报道图片了解江门站,这次亲身体验,感受大有不同,除了壮观和雄伟,我想象不出别的词语。整体规模很大,颇有几分广州南站的气势和感觉。”

  参观完主体站房后,代表团成员乘坐大巴围绕江门站“兜”圈。从讲解员的口中,他们充分了解江门站的规模大小和设计理念。据悉,江门站总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小汽车、出租车、公交车和长途车空间集合布置与站房两侧及站前地下空间内,实现“百米内轻松换乘”,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

  处处都是侨乡元素

  漫步江门站,大到进站大厅“生命之树”造型、候车大厅树叶型吊顶,小至幕墙玻璃“小鸟生命”图案、绿植葵树的摆放,处处都是江门五邑的特色风情、文化历史等元素,站与城的融合相得益彰。

  “我去过不少其他地方的高铁站房,大多都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冰冷感和陌生感。江门站却截然不同,在设计上融入了很多江门元素,甚至连不起眼的安防玻璃都有侨乡的‘影子’,身置其中既熟悉又温馨。”区贤贞如是说。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