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陈皮研究院工作人员在研究陈皮。
我市拥有专业化中医药人才队伍。
省名中医、市五邑中医院副院长余尚贞在为患者答疑解惑。
新会陈皮药用价值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焕发新的光彩——昨日召开的全市中医药大会,不仅为我市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开启了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一幅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画卷就此展开。
江门,是中医药发展的一块宝地。9500多平方公里的五邑大地,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涌现了近代岭南伤寒派医家中声望最著者、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陈伯坛,继承与创新中医理论学说的首届国医大师、江门籍名医邓铁涛,另外,我市还拥有73名省、市级名中医。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发展是中医药的希望所在。近年来,在當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省证府正确领导下,江门市委市证府认真学习贯彻习总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和证策举措,有力破除一系列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难题。在市委市证府重视推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中医药事业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中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江门各市(区)卫健局逐步设立专职中医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力量进一步充实。
二是中医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总体实力排在全省地市级中医医院前列,成功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和省级高水平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县级市中医医院稳步发展,是全省较早实现县级市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的地市之一;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截至2019年底,我市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1个百分点。
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有新突破。目前,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是全省唯一的中医药类高职院校;江门市新会陈皮研究院与澳门科技大学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开展深度合作,产学研转化成效明显。
四是中医药文化传播迈出新步伐。全市各类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累计接待全球各地参观人数450万人次;在海外成功举办中医药专场推广活动,以侨乡优势助推中医药海外传播。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振奋人心的大会、催人奋进的意见、谆谆嘱托的重要指示批示,足以令每一位中医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未来,江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将在全市中医药大会精神指引下,在一批批中医药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向宽处、远处、高处发展,为助力健康江门献出中医药的一份力量。
传承精华,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会清流激荡。即日起,本报推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江门中医药发展系列报道”,聚焦我市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新变化、新成效,本期关注的是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新会区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