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荷塘纱龙长50多米,以特制的轻纱做成龙衣,贴金绘彩,色彩瑰丽;在夜间点燃内置蜡烛时,整条龙通明透亮,舞起来蜿蜒翻腾,气势如虹。每到过年过节,就是荷塘纱龙大放异彩的时候,是荷塘人心中家乡最美的符号。

  篁湾中心小学校长胡民裕说:“我校所在的荷塘镇篁湾村就是荷塘纱龙·龙舞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我校自觉承担起发扬传承的重任。”

  对全体师生来说,“非遗进校园”并非是空喊口号,也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真真正正地融入办学思想、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实实在在地流淌在学校的血液里。

  近年来,学校把纱龙列为校本德育课题研究对象,申报了《德育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等省、市级课题。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纱龙文化的踪迹:纱龙文化长廊、纱龙文化馆、纱龙器材室、班级纱龙文化专栏……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人人知晓、人人热爱、人人学习传承荷塘纱龙·龙舞文化的浓厚氛围。

  该校组建了纱龙队以及班级小纱龙队,由篁湾龙会的老师傅和学校的袁锦威、陆宝宗等老师提供技术指导,全校师生一起学习荷塘纱龙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操作技巧。

  篁湾龙会的老师傅李振图就像全体师生的家人一样,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图叔”。今年已经76岁的他本该颐养天年,但是他每周都会到篁湾中心小学义务教学生们制作纱龙。

  “我大半辈子都在做纱龙,它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图叔慈祥地笑了,“整个龙身制作过程十几道工序,每一步都急不得,急了,这眼珠可能就不转了,这舌头也不动了。我希望可以找到真正能沉下心把扎龙工艺全部学下来的人!”

  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希望,落在“龙”少年们身上。三(2)班学生刘谦熠已经在纱龙制作班学习了一年,天性沉稳细心的他进步很快,他说:“我很喜欢扎纱龙,希望一直学下去,为传承非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几年,篁湾中心小学纱龙队还走出校园,向社会展示荷塘纱龙独特的魅力。2015年,在广东省首届行进课堂乐比赛中,该校糅合了纱龙元素的节目《篁龙腾云起,少年中国强》荣获一等奖;2017年7月,该校纱龙队获第五届中国中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特别奖及自选套路小学组第六名;2017年11月17日,该校纱龙队获邀参加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之“梦·中国”晚会,精彩表现引得观众交口称赞……

  “今后,我校将更加大力打造纱龙特色品牌,为乡镇学生撑开一片艺术的天空,让纱龙这朵‘非遗之花’在这块土地中越开越艳。”胡民裕说。

  良山小学:两大“国字号”绽放“良品教育”之花

  良山小学坐落在荷塘镇三丫村铜鼓山上,学校依山而建,教学楼、操场、足球场等错落分布,别有一番美感。山的清新与质朴,感染了这里的师生,使之有着勤奋踏实的品质。

  学生们正在操场中进行足球赛:运动员们精神抖擞,配合默契,熟练地停球、运球、长传、射门,足球仿佛有了灵性,紧紧跟随着运动员的脚步……围观的学生们密切关注赛况,现场呐喊声不断,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整个校园。

  “这只是日常,我们几乎每周都会举行校级足球联赛,每天都会进行足球训练。”良山小学校长陈俊元言谈间颇为自豪,“足球和象棋,是我校立德树人的两大法宝。”

  良山小学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和“全国象棋特色学校”,学生人手一球,人手一棋,校级足球联赛和百人象棋赛常态化开展,让学生在绿茵场、象棋盘中挥洒自如,启迪智慧,锻炼意志,全面发展。

  “我校响应国家号召,切实推行阳光体育,保证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足球就是最好的集体性运动。”陈俊元介绍,在全校普及下,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足球,每天早上大课间,学生们都会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足球技能的常规训练。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