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接四海,门纳百川。江门自古是广东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之一。史料记载,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公元879年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代以来,江门人追随先辈足迹,顺西江出国门,乘舢板游四海,创业他乡情系桑梓,蕴育了独一无二的“侨文化”。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哺育了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等名家。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江门的院士有34位之多,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得天独厚的地理水文条件,催生了陈皮、古典家具、小冈香等非遗产业,成为江门一张张文旅名片。
扼守珠江西岸,联结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江门扮演着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角色。目前,江门正全力做好新时代的“侨”文章,延续侨乡文脉,扎实推进现代文化产业,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
1
深厚底蕴哺育人文热土
山海相逢,千年侨都。位于南海之滨,西江与蓬江汇合处,江门自古以来受到海洋文明和岭南文化的影响,造就了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文化气质。
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大道西37号的陈白沙纪念馆,300平方米的展厅,浓缩了其生平和艺术、教育、儒学成就,成为江门乃至周边市民了解国学文化的窗口。
500多年前,岭南大儒陈白沙在江门治学,提出“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学贵自得,学贵知疑”,被称为“江门学派”。这一学说被认为开启了明朝心学。陈白沙也被后人看作是陆九渊和王阳明之间承前启后的心学宗师,成为岭南地区“从祀”孔庙唯一一人。
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着五邑大地,使其英才辈出。相距陈白沙治学地——今天的白沙村不过10余里的新会茶坑村,走出了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证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在此出生长大,直到12岁中秀才离开家乡。
银洲湖畔,凌云塔下,是梁启超的故里茶坑村。杨兴乐摄
梁氏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传奇,为世人津津乐道。今天,步入苍郁凤山脚下的梁启超故居,从这座朴素的清代青砖瓦房设计中,仍处处可见主人对教育的重视。厨房二楼搭建藏书阁,专门开辟了一间教学屋,供老师教学和休息。
梁启超故居,厨房二楼设藏书阁。
梁启超一生心系祖国,又通过言传身教,把爱国情怀融入儿女们的血脉。故居纪念馆常设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人讲述梁启超齐家之道及其家庭教育艺术。
梁启超的家风教育,撬动今人的情感共鸣。一到周末,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便会出现不少亲子出行的身影。该馆负责人邓健冰告诉记者,馆内举办志愿服务沙龙,通过培养孩子们当讲解员,加深对家风的认识,还与学校合作,把启超文化带进校园。在前不久省妇联、省文明办联合命名的广东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中,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成为10个上榜单位(机构)之一,是江门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