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小学的少儿戏曲节目《睇大戏》。
在培英高中“非遗大师面对面”活动中,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生用茅龙笔写字。
在紫茶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中,粤剧大师现场教授粤剧基本功。
“锵——锵——咚咚咚!”12月4日,丝弦锣鼓之声在紫茶小学报告厅响起,同学们兴趣盎然,沉醉其中。当天,“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紫茶小学,粤剧大师们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戏曲盛宴。
“别看古代的灯长得像个灯笼,做起来还挺复杂的呢。”在蓬江区棠下镇沙富小学,五年级学生周博文上了一节特殊的手工课。10月28日,蓬江区2020年“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棠下镇沙富小学,上百名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体验非遗魅力。
表演粤剧、制作东艺宫灯、习蔡李佛拳、制作白沙茅龙笔、学习新会葵艺……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循序渐进,从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到开展“非遗在校园”特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成为非遗文化的小小传承人。
戏曲进校园“小粉丝”学得有模有样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10月30日,江海区新民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市粤剧传习所的演员老师们表演了《帝女花之香夭》传统粤剧折子戏,并现场教授粤剧基本功。
11月5日,启明小学携手市粤剧传习所开展“红豆飘香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和体验粤剧的魅力;11月19日,来自广东粤剧院的多位表演艺术家来到江门一中,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粤剧的视听盛宴……
作为“非遗进校园”的项目之一,戏曲是最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丰富多变的嗓音、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色彩鲜明的妆容服饰……粤剧演员们展示了精湛的基本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粤剧的强大魅力,秒变粤剧“小粉丝”。在台下欣赏不过瘾,同学们还换上粤剧的行头,手拿红缨枪,登上舞台,跟着老师学唱戏曲,举手投足间,学得有模有样。
启明小学学生刘诗娴说:“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粤剧,现在在现场看,感觉更加真实、有趣。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该将粤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试试表演粤剧里面的旦角。”
新民小学学生张雨彤则表示:“粤剧大师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学校粤曲社的一员,我以后要更加认真学好粤剧表演。”
非遗学习体验
拉近学生与非遗的距离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10月28日,蓬江区2020年“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棠下镇沙富小学。当天,同学们学习了制作东艺宫灯、罗氏柑普茶、江门蛋雕等技艺,并在校长的带领下,展示了周家拳的风采。
近年来,蓬江区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引导荷塘纱龙、东艺宫灯制作技艺、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周家拳、江门蛋雕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保护单位,与辖区中小学校和课外公益培训机构的合作,开设非遗学习体验活动,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教育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