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妻子居然与儿子乱2 妻子与儿子河边做起来
没去过古代,也就没见过古人。古人认为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足见对头发的看重。
古之人既珍惜发肤,任其成长,则杜甫白发三千丈,东坡峨冠多髯。全不知理发匠的祖师始于何人。于今理发则是360行里极时髦的一行。因为,今人要除故纳新,不仅仅为了方便干净,更为了装饰美丽。
小时候,老师向我们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说,田野里的庄稼都是机械化作业,不要黄牛犁地锄头锄草,做饭只需一摁按键,香喷喷的饭菜就中了。记得老师还特意说,连理发都是用一个模子扣在头上,摁下按钮,想要的发型就OK了......
而今,共.产主义还遥遥无期,联合收割机、电饭锅、电脑已是寻常人家的寻常物件。唯独这自动理发的理想还没实现。
一副对联说得好: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说的就是理发,小小的头发竟有大文章可作。君不见城市繁华闹市区美发机构林立,装修豪华,音响震天。进进出出清一色的酷男靓女。街上流行着发的黄的红的棕,颠覆了父母授予吾辈的黑。
顶上这点毫末小事,在家庭开支中若纳入预算,还真得打一打算盘。按人一月理一次发每次5元计,一年需¥60元,一家三口就是¥180元,十年就是¥1800元......还不提偶尔有人来次离子烫、染个橙子黄等等。事实是,理发店标价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郑州还有全国热炒好几万元的天价头呢。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算盘一打就能打出开源节流来。咱郑重决定: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头发自己理。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还有,坐在理发店的转椅上,受人摆布拿捏,真是花钱买罪受,回家镜前一照,不过如此。这点小事又不是什么高精尖,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自己想象力不差,照样可以整出点名堂来。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思想决定行动,说干就干。买来了电吹风、电动剪、各种梳子、焗油膏、啫喱水......没有理发店的转转椅咋办,咱有四条腿的凳子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家伙什一应俱全,谁做我的试验田呢?在自己头上做吧,前面还可照着镜子剪,后脑勺就勉为其难了。没法子,只好动员老婆孩子了。
儿子岁数小,动员工作易做,只屑一支自动笔外加一只本就拉拢搞定了。这最牛钉子户还是爱美的老婆。磨破了嘴皮,只差唾沫星子点亮灯,最后勉强同意,外加警告:如若图谋毁容,看本姑娘如何扁了你!
虽是试验田,却万万马虎不得。拿出休息日半天时间精雕细琢,如米开朗基罗对着自己的雕塑。猫腰,下剪,左顾,右盼;千钧一发,一丝不苟,牵一发动全身。
腰酸臂疼之后,儿子顶着小平头拿着自动笔高兴地玩去了。老婆则手拿镜子左照右照上看下看,我在旁边忐忑地接受领导检查验收,好不容易从镜子里看到妻嘴角的一丝笑意。妥了。
“牛剪”小试,一发不可收。儿子,你头发又长了,来老爸给你理。老婆,你漂亮的脸蛋,若配以某某头型一定靓,老公免费服务......不失时机地奉上几句甜言蜜语。
有试验田保证,技艺逐渐上路。就说,老婆,来咱俩互换位置,让你也尝尝当理发师的滋味。在本人现场指导,现身说法下,妻竟完成了她的作品。我照照镜子,还好。自己最后动剪略加修饰,为自己的发型划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以后,妻就成了我的专职头发护理师。
时光飞逝。儿子长大,已是追逐潮流的青春少年。漫说一支笔一只本,就让十只百支,再也不能将他摁在椅子上免费享受你的平头了。而是花大价钱去美发屋剪一个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头,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