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心理

  慢慢的,我也开始不再多写资讯,不想再拿那辛苦的车马费。我开始担当报社的文化大任,采访了一系列的文化名家。

  通过他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逐渐觉得自己真的太年轻和太浅薄,我所了解的文化,和真正的文化差别其实很大的。

  主编跟我说,一篇好的文化报道,不仅有新闻本身的思考和判断,还要有文化的灵气,这个灵气是最难找的,需要长时间的个人积累和沉淀。

  是的,文化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你不了解的,不知道的,甚至不不懂怎么干的,都可以被别人归到文化上,美其名曰文化产业。可能别人干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个文化是什么。

  2012年,是我在文化线做记者的第四年,我辞去了记者的职务,离开了D市。

  我跟洪雷和李编辑提出我辞职的时候,他们没有太多的惊讶。

  洪雷说,我知道你早晚是要走的,因为你已经知道一个文化记者肩负的是什么,不是没事写个资讯拿个红包,是记录这个时代的印记。

  李编辑说,你总算进了正道了。

  他们对我的肯定让我觉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在深夜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我觉得,搞文化,还是需要去沉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然,早晚沦为被文化搞,而不得不拿着文化的幌子去维持生计。而起文化人这三个字,听起来本来就挺牛叉的。

  洪雷说的对,如果我仅限于在D市跑来跑去,文化视野是有限的。毕竟做文化新闻和做其他线新闻不一样,文化不仅仅是贴近就好,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见解,这是需要时间的。

  而时间,却是一个令人难以琢磨和把握的东西。

  有时我会想,在这个发达的互联网里,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成为了记者,都在记录身边发生的一切,告诉别人我们在经历什么。

  我们是不是也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因为现在,

  我们每个人,

  都成了这个时代的喉舌。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