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心理

  篇一:教授大人 不要了_教授真禽授_教授你好坏杨莹莹免费阅读

  贾学清教授是我亦师亦友的同事。谈论贾教授的学问,是我力不能及的事情。我能谈的,是生活中的贾教授。

  贾教授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朋友。贾教授热爱生活,这一点从他的微信名就可以看出来。“厨房歌唱家”,一个男人,被内助逼进厨房,已经是天大的不幸,而贾教授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在锅碗瓢盆的伴奏下引吭高歌,对于生活的热爱可见一斑。喜欢做,自然也就喜欢吃,贾教授成为美食家也就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偌大一个市区,旮旮旯旯,那个小饭店里推出一品新菜,贾教授都不知怎么就知道了,真是小店有菜教授先知啊。有一个美食家朋友,免不了经常出入一些角角落落的小店。刚到商丘,我和贾教授共用一间办公室,临近下班,贾教授就会问我:“晚上有事吗?要不,带你吃点东西。那一家的什么什么吃起来不错。啥时候不想做饭,可以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吃。”于是,我就跟着贾教授,七拐八拐,走进小巷深处的一家小店,店面不大,不过干净整洁,老板娘也干干净净,伶牙俐齿。两个人找地方坐下,点几道菜,要一瓶酒,边吃边聊,自斟自饮,不知不觉间,又偷浮生半日闲。朋友相聚,贾教授是我们的首席点菜馆。点菜看似简单,但点菜能让大家都首肯,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几个好朋友经常相聚,有一次,朱红昭博士提前到了,决定自己点菜,换换口味。他完全按照自己的口味点了一桌菜,结果,何学军能吃的只有一盘醋溜绿豆芽。一个晚上,何学军就只对着一盘绿豆芽,时不时夹两根送进嘴里。李坤明有时也想点菜,但是,大家知道李坤明永远都会点一盘青菜炒渣饼,喜欢吃渣饼的其实没有几个人,再加上坤明说起大家的口味往往张冠李戴,有时候还南辕北辙,大家根本就不给他点菜的机会。贾教授点菜就不一样了。只要和贾教授吃过几次饭,贾教授就会对对方的口味了如指掌,点菜时,既注意冷热、荤素、色香味的搭配,又照顾到每一个的口味。有时,贾教授想给大家推荐一款新菜,可是在座的有人对这道菜忌口,贾教授就会先向忌口者表示歉意,然后再特意为忌口者点一道菜。菜点得好,饭就吃得高兴。大家谈新闻,讲掌故,开一点男人之间无伤大雅的玩笑,——这方面,又是贾教授的强项,贾教授的玩笑,谑而不污,令人解颐,也叫人回味,——整个饭局,也就在其乐融融中过去了。

  贾教授当了一段官。学校中层换届,我们学院缺一个副院长,贾教授志在必得。私下里,贾教授和我讲,全院就他一个教授,如果提拔的不是他,那该多没面子!没办法,学而优则仕,是许多读书人的追求,后来就成了社会评价读书人的标准,反过来,这个标准又强化了读书人的仕途追求,让出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选择。在这点上,贾教授实在未能免俗。贾教授心思细腻,思维敏捷,言语便利,区区一个副院长,实在是手到擒来。上任之初,贾教授确实想一展宏图,工作说得上任劳任怨。两年过去,贾教授觉得自己好像和当官不太匹配。中层再次换届前,贾教授便向学校领导提出要辞去副院长的职务。领导挽留再三,看贾教授去意已决,便答应了,不过提了一个条件,要贾教授站好最后一班岗。那一段,贾教授重又焕发青春,对工作尽职尽责,确确实实站好了最后一班岗。贾教授辞官成功,我曾有一首打油诗致贺:“终南千载捷径催,北山隐士去不回。和靖未闻渊明死,几人忍能挂冠归。”现在想来,这首诗写得并不确切,当官的固然未必都是求名求利,贾教授辞官也不是逃名逃利,他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贾教授喜欢的生活是读读书写写字,贾教授最大的爱好是书法。我们几个关系密切的朋友有个微信群,辞官以后,每天早上不到六点,贾教授就会在群里晒他的最新成果。贾教授早上起得早,先在书房里写几张字,拍照,发微信,然后出门买菜,替妻女做好早餐,这才出门上班。去年,有个公司想要拍一系列商丘非遗影像,邀请我们几个撰稿。“金麦草画”的撰稿人是我。大家提议要在其中有点故事,我就在其中设计了贾教授购买金麦草画的情节,想通过贾教授的眼睛带着观众仔细看看这种珍奇的民间艺术,也想借着贾教授的语言带领观众欣赏这种民间艺术。在介绍贾教授的身份时,我写了一句话:“贾老师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这句话成了朋友们中间的一个典故,大家常常用来开贾教授的玩笑。其实,贾教授说不上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因为贾教授压根儿无名。无名是因为不曾求名。贾教授没有加入任何形式的书法组织,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只是一心一意地钻研书法。他喜欢读帖,喜欢在网上观看有关书法的视频,多年来勤修苦练,更是不曾中断。但是,多年来创作的书法作品,只是用来赠送朋友。偶尔有人求字,贾教授必然构思良久,内容、字体、布局、结构,都成竹在胸了,这才一挥而就。前一段,我去探望导师,贾教授陪我同去。路上,贾教授对我说起,想要送我导师一幅字,可是自己又不是什么有名的书法家,有点拿不出手。我把贾教授的意思告诉了我的导师,导师感到很高兴,说是等着下次看贾教授的墨宝。《吕氏春秋﹒功名》说:“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犹表之与影,若呼之与响。”按照这个说法,追求功名的大道不是汲汲于功名本身,而是专心于所以得到功名的努力。辞官以来,贾教授的书法有了明显的突破,也许,假以时日,自然实至名归。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