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好像只是对我这个小孩子如此热情。
以前也有别人问过他们夫妻俩怎么不带个小孩?大伯只是沉默,并不多说。
后来的家庭聚会,在酒桌上大伯借着酒劲吐露心里话,一些是大家知道的,一些是大家不知道的。
“我到现在都没小孩,谁不知道?我没,不是不喜欢,只是不想生了。”
“你们都知道的,结婚第一年我们就有了的,只是她跟着我去跑市场,孩儿没了。”
“我后悔呀,可后悔有啥用,下一个一定好好保着呗。”
“第二年丽兰又怀上了,医生说她之前流产身体变差了,这次要特别注意。前几个月她除了上厕所,基本都只能在床上躺着,我没想到保胎这么难受。”丽兰是我大伯母的名字。
“丽兰说再等几个月生下来就好了,我们都盼着啊!”
“可谁曾想,这个,也流了。”
“去医院手术,那医生将引出来的一团子肉端给我确认。当时,我看到这肉团啊,都崩溃了,控制不住啊,一直哭。旁边那些小年轻些来做流产的,一个个脸上都是放松的表情,我看着那个难受啊!”
“后来你们也看到了,丽兰就变这样了,身体大不如前,经常忘事,现在有时候连人都不认得了,吃的那些药,都没用。”
说到这里,大伯已红了眼眶,端起一杯酒一口喝下。其他人安慰几句,也清楚这没啥用,陪着喝着。
“你们不知道,丽兰当年是为了我才没接着上大学的啊,她成绩那么好那么优秀,她刚18那年是考上了的,非要跟着我到处跑去吃苦,你看看现在……唉!”一声叹息包含了太多的遗憾与内疚。
“不要了,不要了,还要干啥?又不是没孩子过不下去,呵。”
“只要她好好的,就够了。”
说者伤心,听着流泪。
几年前,大伯将手里的生意转给亲戚打理,他带着大伯母回了乡下生活。
我大伯母确实病了,面容憔悴了许多,头发也白了近半,精神上或许也出了点问题,现在随着年龄增加,她越来越不记事和认得周围的人了。
去年春节时我们一家都回去了,我爸妈跟她打招呼她都不认识了,好在还记得我。
在乡下,大家都起得挺早,我还不适应想多睡会儿,我妈跟大伯母说不用煮早饭,我们一起去别处吃,过了会我迷迷糊糊的听见大伯母说“小幺妹儿还没吃呢,我给她煮的,她等下起床就可以吃了。”小幺妹儿是她称呼我的。
她煮了满满一大锅的干饭,我就是三天都吃不完啊。
大家都觉得很奇妙,除了大伯她几乎谁都不认识了,却记得我,还惦记着给我做饭。爸妈在跟其他亲戚聊这件事的时候,我只觉心里暖暖的。
我猜,是太想有孩子,大伯母是把我当自己的孩子对待的吧。
我很幸运,又替她感到可惜。如果以前她没流产,现在该是多幸福的一家人啊。
好在他们夫妻俩关系还是很好,尽管这么多年有过不少人劝大伯重新找个老婆,但他从没放弃过她。
这些年来,大伯去哪里多数都会带上大伯母,不放心她一人在家。
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养儿防老、母凭子贵,这种观点貌似是几千年来的思想了。在许多人眼中,孩子是婚姻的重度保障,有多少夫妻能忍受一辈子没有自己小孩的生活呢?
可有些爱情,它单纯得只是爱情,尽管不完美,但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