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师你下面太紧进不去 老师,好紧,要进去了 老师带我进,了她的身体
灰蒙蒙的天空中飘洒着细微雪粒,给昏黄路灯下的地面铺上了乳白色薄地毯。上学和上班的人们在地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已经是早晨六点了,天还没有大亮。从一辆刚要启动的公交车上,挤下一个女孩,她眉清目秀,五官精致,白皙的皮肤因为气愤小脸涨红。
女孩的穿着简单大方,头戴一顶针织白色蓓蕾帽,蓝衣红裤,脚穿一双黑色平底小靴,身后背一个灰色的画夹,两只手各提一个小包。
她的身体因惯性向前俯冲,险些摔倒,她向前跑了几步才站稳,随后转身,冲着开走的公交车愤怒地喊:“混蛋,流氓!”
她叫青青,来自伊春林区,到省城哈尔滨进行美术高考补习。这里她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因为她的姥姥、舅舅和两个姨都住在这里。
在那个动荡年代,她妈妈大学毕业后就响应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扎根到林区小镇,把青春奉献给了大山里的教育事业。
生长在教师家庭的青青,本来学习成绩很好。无意中,她喜欢上绘画想通过艺考,考回妈妈的家乡——哈尔滨的梦想。因为这里比她出生地更广阔,更适合她施展绘画才华,成就她的画家梦。
转眼青青高三了,文化课和专业课都进入了紧张的迎考阶段。青青觉得,自己的美术基本功离目标大学还有很大差距。
从学长们那里她得知,要考入理想的大学一定要到省城的高考班进行系统学习。就这样,青青背着画板来到哈师大艺术系的高考班,进行考前阶段的绘画技艺提高,做艺考冲刺的准备。
青青到哈尔滨后,住在位于烟厂附近的二姨家。二姨是一位医生,二姨夫是工程师,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没有休息日。两个姐姐都已经成家,二姨就把青青当成自己的“三闺女”。
为了青青上学不迟到,二姨每天都早早起来做饭,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还帮青青装好午餐饭盒。青青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尽量不在其他事情上麻烦他们。
艺考在每年的春节过后。于是,十月份一进,各市县的考生都来到哈师大“提高”,这里的美术高考补习班火热起来。
青青信心满满,天天起早贪黑的忙碌。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半就要出发;晚上快七点才回到二姨家。
从二姨家到师大,有几条路线,通过青青几次乘车对比,她觉得,步行穿过马家沟,从烟厂站坐10路公交车,距离最近,不用倒车。
马家沟上有一座简陋的小木桥,横跨在马家沟的两岸,岸两边各种了一排垂柳,夏天时郁郁葱葱,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绿意。可是到了冬天,柳树落光树叶,反而加重了这里凄冷惨淡。
青青每天都要经过小木桥,然后穿过地势低洼的棚户区,再走15分钟就到烟厂公交车站。
晚上,这片区域,走的人不太多。树木和房屋的影子在昏暗的灯光里,奇形怪状的,像极了小人书里看到的妖魔鬼怪。高低、参差不齐的棚户更像怪物的爪牙,每次走到这,青青都会给其中的一个“怪物”起个名字。
尽管她知道这是她在头脑中杜撰出来的,还是格外小心,因此将拳头攥得紧紧的,再想一种对付这些怪物的方法,给自己壮胆。
这天,青青处理完作业,天色已晚,为不让二姨和姨夫担心,她下车就一路小跑。当路过这片棚户区时,赶上这里停电。周围一片黑暗,增加了恐怖感。
青青一边小声嘀咕着想象出的怪兽的名字,告诉“它们”要听话,别淘气,一边安慰着自己。
就在这时,前方一间屋子里,飘出两团白色的影子,而且在微弱的月光下,时隐时现。
青青被吓得双腿像灌了铅一样,又软又沉,挪不动步子。“不会有鬼吧?”她打了个激灵!越是害怕,她越是走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