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雕像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当初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而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于是,姜维开始崭露头角。
当初诸葛亮生前就要求北伐,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战略。但自从诸葛亮去世,蜀汉的人才也逐渐衰退,朝中的宦臣也开始把握权势,特别是刘禅的宦官黄皓,姜维甚深知黄皓想要夺兵权的目的,于是,姜维唯一的办法就是领兵出征。
姜维北伐数次,总计战果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达成平局四次,大败一次和小败一次。因此,姜维北伐的战果并不是很理想,姜维北伐的对将一直都是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他们多次交手,没有太大的差距。反而因为数次的交战,使得两国的兵力都日渐衰退,在短短的二十四年里,姜维就进行了十一次的北伐。
虽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蜀汉的国力衰退,但同样的,魏国也有损耗,作为战败国的魏国,它的损耗比蜀国更甚,真实因为姜维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
姜维北伐中曾五次率领大军围攻狄道(今临洮)。第一次是在延熙二年,姜维率兵入陇,扬言攻狄道,结果魏将陈泰先占狄道,姜维无奈只好烧了陈泰军营而还。第二次在延熙十年,安定、金城、西平(今西宁一带)的羌族叛魏,姜维再次攻击狄道,但被郭淮所迫退。第三次,延熙十六年姜维再次围攻狄道,郭淮陈泰起关中十万之众,解狄道之围,姜维粮尽而还。第四次是在延熙十七年,这年三月份,魏国的狄道(今临洮)县长李简给姜维写信说,愿意投降蜀国,姜维率大军前去受降,之后又包围了陇西郡治襄武城,击败魏军主将徐质,但部下张嶷为徐质所杀,十月份姜维攻占了河关县(治在今积石山县西北长宁驿古城)和临洮(治今岷县)。这一次,算是稍占上风。
从姜维墩下来,我们沿山路而回,山间林木长势极好,山上爬山的健身的人络绎不绝,山下县城内车如流水,千年前,姜维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
姜维第五次围攻临洮最为精彩,事情发生在延熙十八年。这次姜维趁魏国发生内乱机会,在八月率数万大军,直逼陇西,准备攻占今临夏一带。此时魏国长期驻守陇右的名将郭淮已病死,姜维没有了对手,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蜀军最成功的一仗在故关(在今临洮县城北的洮河西岸),在这里姜维指挥蜀军,一举歼灭魏军数万。如今当年战役细节已经不太清楚了,这场战役对姜维而言是最大一次胜利,但同古今名将比起来则稍有不如,这似乎也是这场战役被湮没的原因。
蜀军获胜,魏军全线震动,雍州刺史王经心生畏惧,退守狄道,姜维尾随而至,将狄道包围。司马昭害怕狄道失陷,调动魏军救援。此时,接任郭淮的魏征西将军陈泰和邓艾为救援狄道发生矛盾,邓艾准备放弃狄道,声称姜维刚刚取得歼灭魏军数万人的大捷,应避其锋芒。陈泰却看穿了姜维的计谋,他认为姜维轻兵进占陇西的目的是先夺取狄道,然后以狄道为跳板,东进夺取陇右产粮区,破狄道自然全盘皆活。陈泰独自率军,连夜翻越首阳山,过渭源城,占据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也就是现在姜维墩一带,他令士兵燃起烽火,虚张声势。姜维措手不及,分派蜀军沿山麓攻击,奈何魏军占据地利优势,蜀军难以取胜。此时,魏军从凉州来的增援部队也过了沃干岭(即兰州城南的25公里处阿干岭),姜维怕强敌断了后路,便撤离狄道,退回钟提城(在今成县西北)。